小王爺以為他還在生氣,笑道:“好了,師弟,老師都誇你成熟起來了,怎麼還跟小孩子似的,別生氣了。你是家裏仆人少,很少遇到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你要是家裏有幾十個仆人,這些麻煩也不會少。”
“所以我不要仆人,什麼事都自己做。”
況且想想領導幾十個仆人,天天還得為他們操心這個那個的,真還不如不要,有幾個貼身家人就足夠了,有事時臨時外雇人也一樣,反正他也不喜歡擺譜。
小王爺笑道:“老夫子都說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家業大麻煩就多,許多時候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真要計較起來,就得先把我氣死了。”
況且看了他一眼,笑道:“師哥,幾天不見,學問見長啊。”
小王爺氣道:“怎麼?嘲諷我,以為我沒讀過《論語》。跟你說,我也就書讀的沒有你多,記憶力沒有你那麼強,真要比起對典籍的熟悉和認識,我不比你差。”
況且笑道:“那是,那是,要不你怎麼是師兄,我是師弟呢,說明有差距啊。哈哈。”
小王爺也不客氣,直接領受道:“你知道就好。”
況且對小王爺的話一點也不懷疑,事實上曆朝曆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就是帝王。帝王家最重視的就是子女教育,精挑細選那些學問最高、德高望重的大儒擔任教師。大儒有個特點,就是為人處世樣樣嚴謹,對帝王子女的教育十分嚴格,哪個孩子學習不努力,一樣挨板子,受肉刑。
朱元璋有一次雷霆大怒,就是因為教師揍了太子,這位平民起家的皇上擼胳膊、挽袖子、急赤白臉的要去找教師算賬,馬皇後拉住他笑道:“人家是給咱們孩子傳授學問,咱們得感謝才對,哪有因為老師教育孩子,家長跟老師過不去啊。”朱元璋想想也是,這才熄了火。
朱元璋比皇後更重視教育,他一個大字不識,後來在軍營裏也是積極跟身邊的劉基、葉琛這些大儒學習,最後成就也能說得多去,雖說考舉人未必能中第,混個秀才肯定沒問題。
朱元璋把《漢書》研究透了,整個明朝體係就是架構在漢朝的製度上,然後因地製宜的加以完善,這用盡了他稱帝後三十多年的時間,無怪康熙帝稱讚說,明洪武製度至善至美,蔑以加矣。
明朝製度規定,隻有進士殿試頭兩名的方可做太子的教官,這隻是編製,皇帝、太子、諸王的教官有多名,有些大儒隻能做展卷官,什麼是展卷官,就是上課時做一些幫助教官、帝王打開書本,展開紙卷一類的雜事,帝王的譜兒就是這麼大,這些書童侍女的活兒都得由大儒來做。
如此安排並非不尊重人才,而是要在根子上教育帝王們書本紙卷的正確打開方式,不然路子走錯了,學問學歪了,不怪老師教的不好,也不是典籍有問題,而是如後人所說,打開方式不對。
連開卷都有規範,這看起來像是笑話,還真是實際狀況。帝王對子女的教育極其嚴格,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子女也是分等級的,對太子的要求自然是最高的。
沒學問的皇帝一般是草莽出身的開國皇帝,他們對後代可的教育那是一點都不含糊。隋煬帝曾說自己就是考試當皇帝都能考上,也不是笑話。
帝王的後代可不像《紅樓夢》裏榮、寧兩府的賈赦、賈璉、寶玉這些公子哥兒。據說末代皇帝溥儀曾拜讀居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讀了一半後就扔到一邊去了,隻評價一句:小家子氣。
敢說《紅樓夢》裏榮寧兩府是小家子氣,也隻有帝王有這般口氣了。
這些大儒,進士榜上的狀元、榜眼、探花們一旦入宮給帝王們當老師,那就是文人最大的榮耀,帝王師。各代宰相基本都有帝師的背景,沒有這個背景,想擠進宰相的行列,那真叫一個難,比上青天難多了。
帝師尊貴也就在這裏,高拱、張居正這些人現在隻是太子的教官,可是人人畏懼,連首輔徐階也讓之三分。因為他們明白,這些人以後鐵定就是宰相首輔,基本不會出什麼意外。隻要太子登基,這些人立馬上位,現在的這些宰相們隻能讓賢,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宰相行列裏最明顯。這是外廷,內宮裏十二監的太監也是馬上換人,都要換上原來太子身邊的太監們,這都是例行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