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文賓科考做文章(1 / 2)

況且看著隻穿著薄薄綢衫、沒戴頭巾的文賓,拍手笑道:“你沒被故紙堆活埋了?好像還有口氣。”

“哈哈,沒事,我活的滋潤著呢,別人謂之荼苦,我卻甘之如飴啊。”文賓笑著過來,先跟石榴寒暄了幾句,然後就坐到況且身邊。

況且此來主要還是想給文賓調調身體,所以也不客套,當下抓起文賓的手腕就給他診脈。

“喂,你這是幹嘛,我又沒生病。”文賓一臉訝異。

“沒生病身體也是要調養的,真要生了病就晚了,那會誤了你的仕途啊。”況且說完,就專注起診脈來。

“我沒事,年輕力壯的,不過悶頭讀一兩個月的書而已,你們都擔心什麼啊,若是像我這樣也需要調養,人家十年寒窗的怎麼辦,還不得泡在藥罐子裏?”文賓看來不喜歡被人當病人看待,抗議道。

“這是絲絲吩咐的,我是照辦,你也得聽喝,強什麼啊。”況且很同情地道。

文賓聽他這樣說,果然也就閉上嘴,不再掙紮了。

給文賓開藥簡單的不值一提,他的身體果然沒有病灶,隻是耗費心血過多,陽氣有些不足,髒腑難免失調,很多人有這種小毛病,年代久了,有的甚至成了疑難雜症,怎麼治都治不好,要是不治,暫時也沒大事,後來人稱這種狀況為亞健康。

文賓正當人生最好的時光,離亞健康的出現至少還有十多年時間,隻是這次備戰鄉試委實耗力過大,才導致如此。

況且給他開了一副調和氣血髒腑的中藥,順帶為他製訂了一份營養食譜,幫助他在飲食上調理身體。

文賓看到藥單隻是寥寥幾味,心裏踏實了許多,他也是怕真有什麼病會耽誤他下考場。

隨後,文賓就跟況且說起這些日子自己揣摩墨卷的心得,講的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

石榴、絲絲對他們的言論不感興趣,兩人更多的還是聊秋香的情況,還有石榴在島上的生活瑣事。

所謂墨卷就是以前曆屆全國鄉試時出過的考卷,附帶有標準答案,還有公推的範文,當時各地書商都將一些有名的文人點評、墨卷和範文集中起來,然後印刷成冊,販運到各地賣給那些有誌科舉的考生。

這就跟後世學生研究曆屆高考的語文卷和作文題差不多。

後世的人猛烈攻擊科舉製度,抨擊的不遺餘力,其實科舉和高考在形式上是一樣的,隻不過高考添加了數理化等其他科目而已,科舉主要就是考文章還有就是對四書的掌握程度。要說刻板、僵化,乃至一考定終生,高考的偶然性和命運色彩絕不比科舉低。

八股文更是同命題作文如出一轍,主要就是起承轉合四個部分,開頭就是起,也叫破題,這是最關鍵的所在,關係到你整篇文章是否扣住了主題,如果跑題了,也就別想拿到好分數了。

題目一般是在四書五經裏隨便挑選一句話,有時候出題的人就是那本書,然後隨便翻到某一頁,第一眼看到的句子就寫出來,這就是考試的題目了。

考生們領到卷子,首先得挖空心思揣摩出題的大宗師究竟想讓自己表達什麼,或者說自己怎樣理解、怎樣表達才能獲得考官的青睞,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就是你得真正理解這題目,要是不知道題目出於何處,也就很難揣摩出其真意,那些四書五經背的不熟,想不起來題目出於何處的考生,隻能望文生義,盡自己的努力去敷衍成文,有時也能過關。

但望文生義有時難免會鬧笑話,甚至大笑話,那是你想編都編不出來的。

比如清末,有一次進士考試,當時主考官想讓考生們眼界開闊一些,多注意些西洋文化,所以考試的題目就是拿破侖。

考官是要求考生做一篇短小精悍的有關拿破侖的文章還有評語,可惜全場的人都是背四書五經出身的,哪裏有人知道拿破侖是什麼玩意啊。

於是許多人望文生義,咬著筆杆,搖頭晃腦半天,開始破題:拿破侖者,拿著破輪子也。

這一屆進士考試因此鬧出了天大的笑話,過後士林整整笑了好幾年。如此真實發生的故事,絕不止這一樁。

況且也想起有一屆高考的命題作文,是關於齊奧塞斯庫的,當時許多考生不知道齊奧塞斯庫是何須人,知道他是當時羅馬尼亞總統的人寥寥無幾,所以許多人就望文生義,將其誤解為水庫的有不少人,解讀成世界上第一大油庫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答成世界第一糧庫、儲備庫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