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心裏陡然沉落,他真怕有什麼事情突然發生,這兩天他一直在為左羚擔憂,心驚肉跳、神魂不定,要是再出岔子,真就火上房了。
“應該不是麻煩事兒,我看練師好像有什麼事要跟你商量。”文賓笑道。
“哦,那練師怎麼不派人來找我?”
“練師知道石榴那裏少不了你,可能不好意思尋你去吧,所以讓我見著你就跟你說一聲。”文賓頗為善解人意。
“好吧,我今天就去拜訪練師。”況且說道,心裏還是不大踏實。
兩人喝著茶,又開始說起這次的鄉試來。
文賓說這次不知怎麼了,鄉試的題目現在還沒出來,不知大宗師從京城啟程時,皇上的題目出了沒有。
況且馬上想到皇上病重的事,題目出晚了也一定是因為這個緣故。
鄉試的主持大考官被人敬稱為大宗師,省府的提學禦史一般被稱為宗師,當然也有稱提學禦史為大宗師的,這稱呼並不固定。但是主持鄉試的大考官一定是大宗師,這一點毫無疑問。
鄉試的題目也是由皇上出,有時是禮部擬題目,題目有多個,然後皇上從中選一個作為鄉試的題目,考生就按照這題目來做八股文,也就是應試命題作文。
有時,皇上會自己出題目,這樣更保險,以免禮部官員泄露題目,嘉靖帝一般都是自己出題目,而不假手他人。
鄉試、會試的題目基本不出四書的範圍,皇上要出題目時,會把身邊所有人打發出去,然後翻開一本《論語》或者《孟子》《中庸》,隨手翻到哪頁,看到一個句子,就寫在紙上,這就是題目了。
這種隨機選擇的題目根本讓人猜不著,就是對皇上最熟悉,最懂得他心思的太監也沒辦法猜出來。這也就杜絕了考試題目被猜中、被押中的可能性。
況且想到嘉靖帝的病,忽然冒出一個念頭:這時候皇上如果要出題,會是什麼?
他當然知道隨機選擇的慣例,可是嘉靖帝不是那種喜歡按慣例行事的人,尤其是他病重時分,可能會把心裏的想法薈萃在科考題目中。
他昨天看了許多嘉靖帝的手劄,所謂讀其書,想見其人。讀一個人的手稿,也就更能想象出此人的心性為人。
盡管他還看不大懂嘉靖帝使用的語言,可是他卻能從那些筆跡中看出嘉靖帝的心情,甚至有種感覺,他能讀懂嘉靖帝的心思,根本不需要用他的語言文字去識別。
想著想著,他腦子裏忽然蹦出幾個字:吾生也有涯。
這應該是嘉靖帝病重時的心情寫照吧,嘉靖帝又是雄心勃勃的人,想要把明朝的文治推到一個新高峰,他修道固然是迷戀長生不能自拔,卻也是想要長久坐在皇帝位上,讓帝國長治久安。
前些年他還曾經鬧過一個笑話,要把帝位先傳給太子,他去專心修道,等修道成功後再回來當皇帝,被大臣們團結一致、眾誌成城地給阻擊住了。這事在史書上也成了笑話。
無論怎樣英明的人,一旦陷入長生不老的念頭裏,也就會變得幼稚、盲目,智力甚至不及一個普通人,秦始皇如此,漢武帝如此,唐太宗、高宗、乃至憲宗、宣宗無不如此。
這會是此次鄉試的題目嗎?
他搖搖頭,吾生也有涯,是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完整的句子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意思是說知識是無窮盡的,人生卻是苦短的,以暫短的人生來追逐無窮盡的知識,這是傻逼行為呀。
這種思想當然是莊子一貫的逍遙主義,決不能讓任何事困擾自己、折磨自己,自己要成為自己身體和靈魂的主人,打破世上的一切桎梏。知識也罷,富貴也罷,名聲也罷,神馬都是浮雲。
然而困擾嘉靖帝的不是知無涯,而是這世界是無涯的,他想長留世間,永遠駐留在帝座上,努力把國家治理成千年帝國,同時也永遠享受帝位上享有的一切聲色之娛。
“你現在還在練習寫練師給你的題目?”況且問道。
“都寫完了,這才輕鬆些,若不如此,就是你來了,我也沒心思陪你說話。”文賓笑道。
“那你不妨再試寫一個題目:吾生也有涯。”況且笑道。
“吾生也有涯?出自《莊子》。為什麼要練習寫這個,這跟鄉試沒關係吧?”文賓不解道。
“反正你就當練習寫文章了,也不在乎多寫一篇吧,說不定會爆冷門。”況且道。
“不可能,題目一定出自《四書》,不可能從《莊子》裏出題目。”文賓連連搖頭。
“如果真要是出了呢,你還能因為不是出自《四書》拒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