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生們一個個樂嗬嗬收下紅包,家境清寒的人固然高興,可以解決一個月的生活費了,就是家資富有的人也喜歡,畢竟這錢可是帶著喜慶的,而且是況且大婚的喜錢,回去得收藏起來,保留這份喜氣。
“在下寧城,還望大師兄以後多多關照。”那位善禱善頌的人躬身行禮道。
“彼此,彼此,多謝。”況且也躬身回禮道。
周圍有不少人借機圍住唐伯虎和文征明,也有跟文賓套交情的,一時間場麵熱鬧非凡,大家都是喜氣洋洋。
“文賓兄,這次一定高中了吧?”有人問道。
“這個誰知道啊,我要是大宗師的弟子就好了。”文賓笑了起來。
“咦,大宗師不是已經放話收您做弟子了嗎?”
這些太學生果然消息靈通,禮部侍郎陳以學的確當眾說過要收文賓當弟子,這是在文賓沒有中舉的前提下,要是中舉,就自動成為陳以學的門生了。
“有這事?”文賓直接懵逼了。
“怎麼沒有,這可是大宗師昨天說的。”那人笑道。
旁邊幾個人七嘴八舌證明的確有這件事情。
這事也是孟梵君回來後隨口說起來的,消息卻如野火燎原一般,迅速傳遍整個國子監,不過消息在外麵傳的並不多,畢竟隻是一天時間,但這個消息太重要了,在文人圈子裏一下子就傳遍了。
文賓沒想到自己隨口一句話竟然成真的了,不過這也無所謂的事了,此次鄉試他必定中舉,成為陳以學的弟子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文賓,你這可是水漲船高啊,已經有了一個南京按察使的老師,現在又要有一個侍郎老師了。”文征明笑道。
他們都知道文賓是下定決心走仕途的,有侍郎級的高官當老師,對他以後的仕途自然大有好處。
況且聽到後沒有絲毫反應,這事早在他意料中,根本不足為奇。
“大師兄,您何時跨進我們這道大門啊?”寧城指著後麵的國子監大門問道。
“鄉試放榜後吧。”況且道。
這事他已經決定了,鄉試放榜後,便同新科舉人周文賓攜手進入國子監讀書。
“好,等大師兄進入這道大門時,我們再恭迎大師兄入學。”寧城笑道。
況且嚇了一跳,他可享受不起如此高昂的儀式,就這一會兒工夫,已經送出去幾百兩銀子,太學生們是想他再來“派送”一次。
出門前,司儀讓他準備了一千兩銀子的紅包,這還是給下人和沿途賀喜的差人預備的,另外 就是給石榴家裏的仆役、丫環們準備的賞錢,若是不夠還得現包紅包。
迎親車隊繼續行進,不少人都露出羨慕的目光,且不說這迎親隊伍堪稱明星豪華級別,迎親的轎子也是貴族家裏特有的步輦打造而成。
武城侯府提供的步輦,已經許多年沒用了,當年還是武城侯結婚迎親時用過一回,之後就放在倉庫裏,雖說豪華,平時也沒人用它,畢竟出入太顯眼了,有炫富得瑟之嫌疑,貴族家庭一般都會回避,沒有那個必要。
這種步輦不是所有家庭能夠享用的,必須夠級別才行,若是濫用被人告發,衙門就得抓人,明朝時對級別規格的限製極其嚴厲,僭越者將受法律嚴懲。
“做人不當如是乎?”
“彼可取而代之也。”
身後傳來兩個人的議論聲,況且聽到後嚇了一跳:國子監又出項羽、劉邦了?
盡管況且和陳慕沙都決意低調,卻還是沒能如願。
沿途,英國公府、榮國公府(國師道衍的後人,非賈府也)、定國公府、幾大侯爵府等當朝貴胄都在各條街上賀喜,規格跟國子監一樣,打著橫幅,然後上來賀喜,這些國公府的當家人都在況且的新居等著新娘子到來,他們當然不會在街頭賀喜,但街頭賀喜的表達方式卻萬萬不可少。
定國公府在北京,留在南京的隻是他們的分支,若論當朝恩澤之厚,沒人敢跟定國公府相比,這是永樂年代留下的傳統,連永樂時期的文武兩途的第一功臣英國公府和榮國公府都略遜一籌。
定國公府的始祖是徐達的兒子、當年魏國公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這哥倆挺有意思,哥哥徐輝祖誓死保衛建文帝的法統地位,弟弟徐增壽卻背叛了建文帝,暗中把消息傳遞給造反的朱棣,建文帝知道後不忍殺他,隻是把他軟禁在宮裏。待永樂大軍進入南京城後,被激怒的建文帝才親手斬了徐增壽。
朱棣登基後封徐增壽的兒子為定國公,徐家因此成為明朝僅有的一府雙國公的家族。《紅樓夢》中的榮、寧二府就是按照魏、定兩個國公府的規製沿襲而來,隻不過容、寧二府較之魏國公、定國公兩府的恩遇那是天差地別了。魏國公府和定國公府屬於世襲罔替,與國休戚與共,榮、寧二府卻是按照一般的世襲法例,每過一代就順降一級,到了賈赦那裏,隻不過是個小小的鎮國中尉了,再過兩代,就會成為平民,賈政逼寶二爺讀書無非是想通過科舉再度振興家族,未必都是迂腐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