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曹操生性多疑,為了防止人們盜他的墳墓,死後竟埋了72個墳包。時至今日,也沒有人能弄清楚曹操的屍體究竟埋在什麼地方。
曹操於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死在洛陽。二月,其子曹丕命人將曹操的靈樞運回封地——現今河北臨漳縣——埋葬。據說曹操臨死前,囑咐曹丕說,為了防止盜墓,要多做一些棺材,出殯的時間要在夜晚,並且把所有城門都打開,分72處埋葬。埋曹操的墳墓,後來被人們稱為“疑塚”。“疑塚”從臨漳縣三台村以西4千米的講武城開始,一直延伸到磁縣,一座座墳墓像小山一樣排成一線。曆史上有許多人對“疑塚”進行過考察,但均一無所獲。
曹操的屍體到底埋在了什麼地方?一些史料上說埋在了西門豹祠以西的地方,其他即現在的臨漳縣三台村以西直到磁縣境內的漳河沿岸。可是在臨漳縣一帶,有許多處西門豹祠,究竟在哪一座西門豹祠的西麵,誰也搞不明白。另外,這一帶曾是北朝皇家墓葬區,王公大臣的墳墓很多。元朝以後,這裏的陵墓有許多被人盜過,但那大都是東魏、北齊的墓葬。有人認為,在這72個墳墓裏,肯定有一個是真的。但也有人認為個個都是假的。持這兩種觀點的人,在曆史上都不乏其人。
在臨漳一帶,曾有過這樣的傳說。大約在清順治年間,有一年漳河水幹涸,一個打魚的人看見河底有塊大石板,找來幾個人把石板揭開後,看見下麵有個石室,很深很大。室裏的一邊臥著許多美女,周圍還放著許多石橙和石椅子,中間石床上躺著一個人,身穿蟒袍,頭戴王冠。在石床旁邊還立著一塊石碑,有人認出了碑上的字,說這是曹操的墳墓。這些人便把屍體毀了,把石碑砸了,然後離開。這一傳說雖不可信,但曹操葬在河底倒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曹丕的一篇文章裏,曾提到過在河上祭先王的事。
另有記載說,1922年的一天,磁縣農民崔老榮在鎮西的亂墳裏挖墓穴,挖出了一個黑洞。他和一些人沿洞往裏走,進入到一個石室,石室門是打開著的,裏麵又深又廣。可是走進石室門裏的人都死了。人們就趕緊報告縣長。縣長讓往裏投硫磺,過了一段時間後人才進去。進去後人們發現石室的中間放著一口石棺,石棺上有文字,從文字中得知這就是曹操的墓。這一說法也沒有得到多少人的認同。
關於曹操墓的具體方位,在河北臨漳的地方誌裏也有不少這方麵的記載。有的書上說,在縣城西南15千米的地方,有3座大體上呈三角形排列的墓,前麵一座就是曹操的,距離他生前傍河所建的銅雀、金鳳、冰井三台不遠。這是曆史上的記載。當地的考古部門在鄴城村西南約1千米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北高南低的墓葬,其封上僅有1米多厚。又於此墓的後方,相繼發現3座大、中型屬於東漢晚期的墓葬。從出土物品看,是高級官員的墓葬,但無法證明就是曹操的墓。
曹操的墓到底在何處,恐怕隻有曹丕等少數幾個人知道,從現有的文獻中,幾乎發現不了什麼線索。但不管怎麼說,曹操肯定是葬在漳河流域,因為當時的交通並不發達,不會葬得太遠。不過曹操既然設疑塚迷惑後人,那麼埋葬的時候,在選擇方位。工程設計、施工建造方麵,也絕對非同一般,不會讓人輕易發現。還有一點,漳河水曾多次改道,曹操建的銅雀台、金鳳台等均被大水衝走,而真正的曹操墓也許也早就被河水衝毀了。當然,這還隻是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