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愕然無言,但看得出他心有所悟的樣子。
人生感悟:因為年輕,就擁有時間和希望,用時間和希望投資,用充滿熱愛的心靈和智慧的頭腦去經營,生命一定會一天比一天更富有、更豐盈。
陶然自得話靜處
人生的腳步來去匆匆,生活的舞台旋轉變幻,身處喧鬧的紅塵,學會靜處不啻為一份瀟灑、一種享受。
在恬靜的氛圍中,您可以張開思緒的翅膀,飛向自由的空間,使自己在浮躁彷徨中得到心靈“聖水”的洗禮,在近乎超脫的意境中,您會不由地產生披襟縱月之感,仿佛草木更加清華,天空格外澄碧,人生更富詩意。無疑這也是適應咄咄逼人的現代生活節奏、擺脫緊張煩惱羈累的一種養生之道。心身醫學研究表明,人在相對安靜休閑的狀態下,腦電波將明顯地趨於穩定,體內能量消耗將明顯減少,血液中乳酸鹽濃度大為降低,從而使人神清氣爽、心態良好,種種疲憊、不適一掃而光。靜處不等於無奈的蹉跎和淒涼的寂寞,更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是心身的微調與充實,精神的“梳理”與“按摩”,人生的漫步與反思。
靜處之道不盡相同。文學大家巴爾紮克神遊夢鄉以逃避夜巴黎那煩人的社交應酬;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佯裝抱病擋駕無聊的來訪;不善言辭的張之洞則以閉目養神的小憩求得片刻的靜謐……可謂各有各的招數。當然,亦可和顏步閑庭,窗前觀日落;或置身於花鮮聲遠的郊外,沐清風、披晨露;或信手翻閱自己鍾愛的書刊,品味揣摩字畫、古玩、郵品;或聆聽一曲古典音樂,擺上一盤殘局,自斟自酌於自家的小院……總之,隻要自我感覺良好,就別有一番妙不可言的情趣。
人生感悟:為了歇息勞頓的身心,為了健康,您不妨在紛繁沉悶的日程表中,給自己勻出一段陶然靜處的寸光,這樣,您將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歡樂與和諧,贏來的將是情感的升華和新的生命活力。
敬業創奇跡
正如某產品的廣告所說的:隻要你認真去做了,還有什麼事做不好的呢!當年,在美國有一位年輕的石油工人,他每天的工作是看著石油罐由傳送帶轉移到旋轉機上,焊接劑自動滴下來,沿蓋一周39滴把蓋焊好。他仔細觀察,設想能否節省一二滴呢?他試驗少二滴,漏油,38滴正好。此舉為公司年增5億美元利潤,公司老板對他的敬業精神和發現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位工人就是後來掌握美國95%石油實權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這就是一個敬業精神創造的奇跡。
如果我們真想取得事業的成功,並對自己的人生做出無悔的選擇,就應當以敬業精神來表達我們對事業的忠誠。敬業才是對自己所熱愛事業的最大真誠和敬重。同時,敬業也是一種人生境界,有了這種境界,即使在一個很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創造出奇跡來。
不是說敬業就可以做到敬業的。在你敬業的過程當中,暫時的困難確實存在。在物欲橫流,滾滾紅塵之下,頂住誘惑,堅持誠信服務、超值服務,難不難,難;身處逆境,腳踏低穀,迎著偏見和誤解,不灰心,不氣餒,忍辱負重,重塑形象,難不難,也難。然而不知難而進、自強不息,就難以重塑形象,走出低穀。
也許眼前的困難,正是造就你成功的一個契機。因為困難可以磨煉你的意誌,考驗你的真誠,增長你的智慧,也能更好地幫助你領悟人生的真諦。真正的有誌者就應該高興地收下這份曆史的饋贈,讓它變成一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相信我,敬業可以創造奇跡。
人生感悟:的確,在人生的很多場合,與其歎息身處低穀、埋怨別人有誤解,倒不如自強不息,以敬業自強的精神來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生命中的三個火把
一位老教授十多年前在一所地方高校做係主任,每年都參與招生。一些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子女順利過關,紛紛給招生人員送物送錢,這位老教授也不知碰到多少次,但他每次都一一謝絕了。有一次,他不在家,某學生家長不顧教授家人的攔阻,執意留下一聽茶葉和兩條高檔香煙。教授打聽到該學生家長的詳細地址,按當時的市場價給其寄去了款項。退休七八年,老教授在教師中的威望一直不減,逢年過節都有不少人主動給他打電話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