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十四年臘月,接近年關,很少下雪的鄴城卻突然降下大雪來,一如天啟二十二年的那場大雪一樣。兩年間,下了兩場罕見大雪,再加上大瓊經曆兩場戰爭遭受重創,人們漸漸的開始揣度起天意來。這雪下了三天三夜不見停歇,鋪天蓋地的將整個鄴城覆蓋,讓人深感哀傷。
皚皚城中雪,戚戚歸去人。
在這樣難得一見的落雪中,瓊宣帝用殘存的意識命人將自己搬去了蘭荷宮,並且多次詢問可尋到了失蹤的蘭音姑娘。也是那一日的夜裏,宣帝終於沒能盼來他想要見的淑貴妃,也沒能盼來他心心念念的與淑貴妃的女兒,在無盡的含恨與神誌不清中猝然離世。
大瓊史冊:天啟二十四年臘月十九,瓊宣帝崩於蘭荷宮,享年五十三歲。
三皇子李璟天奉詔於靈前即位,登基為帝,人稱瓊文帝。登基大典就在議政殿舉行,文帝黃袍加身,邁著方正的步子一步一步走上金鑾寶殿,接受眾臣朝拜。
登基大典的當日即行了冊封之禮,文帝追封已故的宣帝皇後林氏為慈嘉太後,容妃是文帝生母,順理成章尊為聖母皇太後,入主永寧宮。文帝為皇子時不愛女色,所以當日入宮受冊封禮的便隻有皇子妃安靜和一人,安靜和被封為皇後,入主中宮,掌鳳印,理六宮事宜。
大典之後,太後看著文帝稀薄的後宮,萬般惆悵,遂起了選秀的念頭。她將這想法說與安皇後聽,安皇後向來識得大體,自己與文帝成婚以來未能為他添上一男半女,也曾有意讓他多物色幾個妾氏,他都以政事繁忙為由推了。可是如今文帝繼位,後宮連幾個嬪妃都封不出來,倒叫人多了口實。當日冊封之時已令朝臣唏噓不已,議論紛紛,她若再不為皇帝張羅,怕是要說她為後不賢了。
太後與皇後達成共識,可這遊說的事情還得她這個皇後去做。一般皇上下朝後都會來中宮小坐一會兒,也是,這後宮也沒別的妃子了,不來皇後這裏,他去哪呢?想到此處,安皇後其實還挺喜歡這樣的感覺的。皇帝為皇子時,深得先皇喜愛。一般情況下,皇子至十五歲上下便可封王賜府,然而先皇卻不曾為當今聖上賜過府邸,即便後來二人成婚,她也是跟著他住在翰羽宮中的。那時的他們也如現下這般,他去上朝,她在宮中守候,他下朝回來,每每總要與她說說話。雖然她知道他對她更多的是出於尊重,但這樣相敬如賓的日子也都值得留戀的。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他們已為帝後,那樣的日子注定不能長存。也許再過幾日,這後宮中便熱鬧起來,或許有哪個嬪妃當真得了盛寵,甚至越過她去也是說不準的。這宮中原該如此,隻見新人笑,誰念舊人哭?還好,她還有皇後的身份,倒不至於到了哭的地步。
她靜靜的臥在貴妃椅上,手中拿了一本《女則》,心思卻完全不在上麵。最近不知怎的倒是越發的懶怠了,才看了這麼一會兒書,竟然有了些許困意。若說是春困,可這離春天還稍遠一些呢。
身邊的大宮女翠屏悄悄的走近,附在她耳邊回道:“皇後娘娘,皇上下朝了,正趕往咱們這裏。”
“知道了。”她朱唇輕啟,卻並未有起身相迎的意思。
不一會兒,皇上在眾人簇擁之下進入中宮,宮人們正想通報,卻被皇上攔住。他向正殿的方向望了望,開口問道:“皇後此刻可是午睡了?”
那宮人恭恭敬敬的回道:“回皇上的話,還沒到午睡的時辰,娘娘此刻正在屋內看書。”
“看書?倒是比昨日勤奮了,昨日朕來時她還睡著。”皇上說著不禁笑起來,踱著步子便進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