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狂妄”,時常會給他帶來一場口水戰。“馬雲說他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競爭對手,隻有兩個原因。”慧聰網老板郭凡生曾回應說,“不是他的望遠鏡壞了,就是他的眼睛壞了。”一句話引發的一場戰爭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了。可是馬雲自打憑借自己的阿裏巴巴成為老板以來,因為他一句話而引發的媒體戰爭,甚至業界論戰卻一再發生。可是每次戰爭打響之後,馬雲早已去做別的事情了。敢於說大話的人很多,但有能力把大話、甚至聽上去不可能的話變成現實的人並不多。
馬雲的狂妄很多時候,好像是在漫無目的的“吹牛”,但是,幾年之後,他卻能夠把“吹牛”變成現實。早在1999年3月,阿裏巴巴八字還沒一撇,馬雲對同伴們宣稱:“我們要做一家80年的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前10名。”後來,經過“改版”,又進一步上個檔次了:“我們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前3名。”
狂,一種是無知的狂妄,另一種是自信洋溢的狂妄,而馬雲顯然深得後者的精髓且狂得底蘊十足。互聯網行業中一個人在一個網站成功不足為奇,有誰能像馬雲那樣既在阿裏巴巴成功,又同時能把後起之秀淘寶網帶到業內數一數二的地位呢?同時,馬雲狂而不傲,他始終是一個直麵現實又憧憬夢想的清醒者。即使阿裏巴巴放眼全球都找不到與之抗衡的對手,但馬雲始終持有一種危機意識。就是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家夥,卻在200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發出了“這一年,我壓力挺大”的感慨。
“我前一段時間宣布了公司第二次處於危機狀態”,馬雲說,“因為別人都說你好的時候,問題一定會馬上來臨。”而阿裏巴巴第一次處於危機狀態還是2000年——互聯網步入低穀之時。馬雲說,當時聽說中國一個星期誕生1000家互聯網公司,就馬上宣布公司處於高度危機。中國不可能一個禮拜有1000家互聯網公司誕生,如果這樣的話,可能一個禮拜就有1000家互聯網公司倒閉。
馬雲說,阿裏巴巴收購雅虎中國,目前隻是收購的行為成功,但是後麵到底怎樣,他自己現在也很擔心,也許3年以後自己會告訴大家,馬雲失敗了。
很多時候,馬雲的狂更多的是一種無比的自信,是一種獨立特性的品質,是一種敢於自我挑戰的膽魄,是一種對互聯網的不變情懷。
史玉柱向右:
1.從賭徒到理性的投資者
“無法預知結果,隻能憑借自我感覺做的事情都屬於賭博,媒體怎麼評論我不是很在乎,如果在乎的話,可能都活不到今天,早死掉了。”
——史玉柱
史玉柱在營銷領域的長袖善舞,1989年進軍IT業,1992年踏足房地產,1994年打響保健品市場,2004年投身網遊業,他一直在處於成長期、波動劇烈的行業裏沉浮。這被有些人視為“投機”。然而,史玉柱對此卻滿不在乎,“什麼叫投機?我就是個賭徒,這無所謂。什麼叫賭?無法預知結果,隻能憑借自我感覺做的事情都屬於賭博,媒體怎麼評論我不是很在乎,如果在乎的話,可能都活不到今天,早死掉了。”
在某種程度上史玉柱第一次創業成功也得益於他的驚人膽魄。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有三次暴富的機會,多數人是如何失去的呢?第一次是下海經商,認為是不務正業,投機倒把;第二次是股票,認為是騙人;第三次是房地產,認為會血本無歸。到頭來一看,結果不是我們的想像,正好相反。而不懂算計的人盡管努力工作,卻依然跟在別人的身後。史玉柱原來安徽省統計局工作,旱澇保收,待遇很不錯,但史玉柱在1988年,他不顧朋友的強烈反對從統計局辭職決心出去闖一闖。他這樣算計自己的將來,人的一生總會麵臨很多機遇,但機遇是有代價的。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