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高中建校已有七十餘年,因以前在學校北方三十裏處有條曲折的江水,學校便因此而得名。
但是時過境遷,原來那條曲江如今已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樓和四通八達的街道。北江高中也早已不是七十年前那幾間破舊的瓦房了。
如今她已變成了集教學樓、宿舍樓、實驗樓、圖書館、甚至是室內體育場,於一身的現代化校園。
不過有一點與眾不同的是,一進學校大門,便會看到一座青磚碧瓦古色古香的祠堂。祠堂的門窗都由紅木製成,上麵還刻滿了精美繁複的花紋。祠堂簷下掛著一塊黑色匾額,上麵寫著三個金漆大字——明倫堂。
相傳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講學,後人為了紀念聖人,便在此處修建了這座明倫堂。再後來,便圍繞著這座明倫堂,建起了這所北江高中。
明倫堂前有一個直徑約有五六米大小的圓形花圃,此時正值仲春,花圃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爭奇鬥豔煞是好看。
此時在花圃跟前,有一個穿著深灰色中山裝略微有些發福的中年人,正提著一把銀色灑壺,悠閑地向花圃中澆著水。
因為上課已經有一段時間,所以周圍很是安靜,除了自遠方傳來的隱約可聞的讀書聲外,便隻有水滴潑灑在花草上所發出的嘩啦啦的輕響。
可是當中年男子灑淨了壺水直起腰來時,卻發現不知何時麵前已多了一個,身穿黑色T恤和藍色牛仔褲,足登一雙白色休閑鞋的英俊少年。
少年將淡藍色的帆布書包挎在肩頭,對著中年人拱手說道:“老伯,請問二年三班怎麼走?”
中年人見少年行的竟是拱手禮,不禁微微一愣。
他回過神來後,抬手向明倫堂東邊指了指,說道:“從這兒向東走,第二棟教學樓第三層西側,就是二年三班了。”
少年點了點頭,又對中年人拱了拱手,便快步走到了東側的林蔭道上。
望著少年的背影,中年男子微微一笑,喃喃自語道:“我當校長也有十來年了,還從沒見過行拱手禮的學生,有點意思……”
二年三班的課堂上,身材高瘦的曆史老師拍去了黑西裝上的粉筆末,緩緩地說道:“漂母飯信雖然講的是施恩不望報,但另一方麵,也體現了韓信一諾千金恪守誠信的高貴品質。”
他扶了扶鼻子上的金邊眼鏡,繼續說道:“韓信後來功成名就被封為楚王,還特地找到當年的漂母,贈送她千兩黃金作為酬謝,以實現當初的諾言。可見為人處世,誠信二字……”
“老師,對不起,我遲到了。”一個清朗的聲音自門口傳來。
曆史老師皺了皺眉,扭頭向門口望去。
隻見一個身穿黑色T恤的英俊少年,正站在門口好奇地向教室內張望著。
班裏那三十多名學生本來都已昏昏欲睡,此時聽到少年悅耳的聲音後,都紛紛扭頭向門口望去。
曆史老師先是打量了少年一陣,隨後不悅地問道:“不知道八點鍾上課嗎?你怎麼才來?”
少年打量完教室,淡淡的說道:“學校太大,我迷路了,所以來晚了。”
他此言一出,教室內頓時爆發出了一陣哄笑。
曆史老師氣的臉色通紅,提高了聲音說道:“這是高二的教室!你上了快兩年學了還能迷路不成?!我看你就是……”
他話說到一半忽然住了口,又定睛打量了少年一陣,隨後略帶驚訝地說道:“你…你是李峰吧?”
見少年點頭,曆史老師的神色頓時和緩了不少。
他又扶了扶金邊眼鏡,隨後關切地問道:“你的身體沒事了嗎?已經可以恢複上課了嗎?”
原來這少年正是武暮,同時也是因車禍而休學的,二年三班的學生李峰。
武暮微一躬身,答道:“多謝老師關心,我的身體已無大礙。”
曆史老師聞言微微一愣,覺得武暮的用詞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