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婆婆把她所知道的事情告訴顧春衣後,便不顧顧春衣的勸阻,執意要回老家去,顧春衣自然不肯,和外祖母商量許久,又把怕她回去後會走漏風聲的擔憂告訴外祖母,她才勉強同意帶著孫女去琉霞山莊居住。
顧春衣原想她和宋錦瑜去鸝江縣的時候,順便把舅舅一家人帶回去,可外祖母不肯,她知道顧二叔顧小姑兩家都不是好人,就算顧春衣同意,她也不願意他們長期打擾顧春衣,所以不同意舅舅一家投奔於她。
這是一個處處真心實意為她著想的長輩,顧春衣希望她能安享晚年,卻無法改變她的想法,隻能告訴她等她報仇後再商量她們一家人的去向。
至於顧二叔顧小姑他們,卻是送到琉霞山莊最近的小莊子,待遇不會太好,至少得自己幹活才有飯吃,那幾個莊子裏都有那些退役的士兵,看住他們幾個是一件簡單的事。
宋錦瑜和顧春衣到鸝江縣,先去顧春衣父母的墓上拜祭一番,他們兩個人合葬在一處靠山麵海風水極佳的山中,墳墓周圍很幹淨,聽蘇婆婆說,每年顧春衣那個未見過麵的那個舅舅都會前來拜祭,顧春衣對這個未見過麵的舅舅充滿好感。拜祭過顧春衣的父母,顧春衣聽從蘇婆婆的吩咐,沒有著急前去認親,而是去了春江府城,這幾年胡銘一直在那當知府。
“不是說三年一考核,最多六年一定會調動嗎?”顧春衣很是奇怪,這個胡銘在春江府城已經呆了十年了,還沒走。
宋錦瑜打聽過,胡銘每次的考核政績都是優等,按天梁國的朝律規定,連續三年考核優等的,可升一級。
“聽說朝庭派人來過,卻死於途中。”顧春衣和宋錦瑜假裝商人,跟著文元的商隊來到這裏,這幾天都是文元出去打聽消息。
顧春衣和宋錦瑜對視一眼,這其中肯定有什麼不足人知的隱情。
“胡銘在此地風評極佳,百姓都對他印象非常好,認為他是好官。”文元遲疑了一會兒,終於把他打聽到的消息都說出來。
這些顧春衣和宋錦瑜在逛過春江府城也發覺了,遇到的當地百姓動則胡大人說,而且本地的經濟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
然不成顧春衣的生父和養母冤枉了他?顧春衣冷笑一聲,她可能信不過顧審育的人品,但對顧堯她卻非常相信。
月蕊是七品犯官之女,她母親家裏是殺豬的,家裏沒一個識字,但她母親顏色好,一次偶然機會給她父親當姨娘,從市井小民到官宦人家,又隻有她一個女兒,無兒子傍身,她的母親卻在宅鬥中奇跡般地贏過那個端莊大氣又有兩個兒子的當家主母,帶著她在府裏耀武揚威。在她母親的教育下,月蕊的生存哲學就是位置並不重要,懂得在哪個山頭唱哪首歌才重要。
月蕊十二歲那年,她父親因受賄事發下獄,沒多久和家裏的男兒都處以流放嶺南嶂氣之地,女子倒有三條路可選,或跟著府裏的人一起被流放,或成為軍伎,或賣身青樓,府裏的女人隻有她收拾好包裹,很爽快地進了青樓,本以為憑她的容貌和所學的琴書棋畫,很快就能頭牌,等到她賺足夠的錢,便去流放的地方接回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