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那個女兒就是一直偎依在蘇婆婆身邊的小女孩子,象舅母一樣膽子非常小,但兩個兒子一個七歲,一個五歲,卻非常聰明,大的已經在讀論語了,小的三字經也會全背。
這兩個孩子並沒有正經上過私塾,隻有一個秀才堂哥讀書時零零散散地教了大的,大的又教了小的。也算是天才兒童了。
這樣的孩子若跟著舅舅生活,長大後隻怕泯然於眾人也。
這舅舅是老實到什麼地步,他聽說顧春衣不喜顧家幾個小輩,也就老老實實地不讓他們出現在眾人麵前,還是宋錦瑜在見那個秀才時,那兩個孩子跟著麵前才發現的。
即使是這樣,此刻坐在馬車上,蘇婆婆還是有點擔憂,“你接我們過去,隻怕你二叔和小姑姑不肯善罷幹休。到時姑爺.......”
“您不必擔憂。”這點小事她還是能做到的,何況這次回來,她對顧二叔顧小姑並沒有趕盡殺絕,隻是絕了他們想不勞而獲當血蛭的想法。
坐在馬車裏,顧春衣覺得很悶,她最近精神很差,應付族裏的人情讓她覺得很疲憊,兩世以來她都不是長袖善舞的人,前世熱門的宮鬥和宅鬥片她一集也看不下去,她實在不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女人圍著一個公共黃瓜爭得不亦樂乎?那種勞心勞力又可能勞命的陰毒事她實在欣賞不來,有那個時間倒不如自己努力去賺,至少花得心安理得又不用害怕會失去。就象蘇婆婆說擔心宋錦瑜生氣,可是這次花的銀兩都是自己賺的,宋錦瑜聽完她的打算連一個字的意見也沒有,反而幫她想了許多方法。
隻是此刻她顧不上發散的那些思維,不管她怎麼把注意力移到別的地方上,她一直感覺嘴裏有一股鐵鏽味,此刻還有點想吐。
至於族裏那些人更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得了這麼大的好處,又有這麼多人跟著出來,識趣的一句話都不會多說。反而會幫著她監督他們。
看到蘇婆婆眉頭未展,顧春衣隻得按下不舒服的煩燥,抬頭笑道:“您放心,舅舅到家裏也是要幹活的,而且您舍得孫子一輩子窩在那小村莊不讀書,長大後跟著舅舅下田,偶爾接點小木工活嗎?”
山莊那麼大,需要做許多木工,而且顧春衣想把他放在學院裏修繕那些桌椅。她也沒想讓舅舅舅媽什麼活都不幹,不要說她,就是宋錦瑜等人都得幹活。
一聽說有活可幹,蘇婆婆就放心了,這個世道並不是老實幹活就能活下去的,女兒和女婿就是一個例子。能在外孫女婿的庇護下幹活,日子就會好過許多。
盡管她自己不識字,但她可不是一個糊塗短見的老婦人,自家孫子的聰明她是知道的,跟著這個表姐,哪怕是不讀書沒參加科舉,前途也比呆在老家強上一萬倍。
兒子兒媳婦雖然老實,但以後還是得時不時地提點著他們,免得時間一長,人就變了,象那個顧老爺一樣。
蘇婆婆正暗自思索著,沒注意到顧春衣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顧春衣實在忍不住了,伸出頭去喚騎馬在馬車旁邊的宋錦瑜,“我不太舒服,能不能休息一會兒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