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劉細明再回天海,劉啟玉小本經營(3 / 3)

他用扁擔挑著這兩包粽葉來到市場的一個角落裏放下,然後再把粽葉擺放在一張塑料薄膜上。一些人看著他這裏的粽葉又大片又新鮮,都紛紛到他這裏來買。這個一斤,那個兩斤,不到兩個小時他的七十多斤粽葉就被搶購一空了。

粽葉賣完以後,他把賣到的錢拿出來一張一張的整理著。都是些一元兩元,五元十元的票子。全部整理好以後,放在一起有書本那麼厚的一搭,他用手指沾著口水數了兩遍,一共有一百五十一元。這相當於兩天的工資。哈呀!真沒想到,半天功夫就能掙到這麼多錢。可以說這是他最高興的一天了。近幾個月來他還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

他回到家裏,把這一搭子鈔票放到細明媽手裏,高興的說:“沒想到今年市場的行情這麼好,早知道我多摘點粽葉回來就好了!”

短暫的高興一晃就過去了,現在最讓他頭痛的就是建豬棚的事。以前,他家裏的豬棚和他家裏的房子整靠著。現在,按細明的要求把以前的豬棚地麵也合並到了自家的住房裏。那麼現在建豬棚就得另找地方了,他把房子周圍的地麵看了一遍,最後決定把豬棚建在房子的側麵。這樣,不但喂豬方便而且看起來也美觀。他站在宅院裏認真的思考著,實際上最頭痛的還是錢的問題。現在他手頭上隻有四千元錢了,嚴格的說,他手頭上的這四千元錢還有兩千是劉遠山的。雖然這幾天劉遠山沒有上門討帳,但他心裏畢竟不怎麼舒服,因為他那時答應過劉遠山,說:“待完客就把這兩千多元給他還過來”。現在他賴著不還,終歸是自己食言了。另外,下個月女兒的署假補課費又要交了。補課費和生活費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一千元。這筆錢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拖欠的,因為這關係到女兒上學的事。但是對他這樣的農民來說,一年養兩頭豬也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因為他沒有其它的掙錢途徑,養豬就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他家裏的一項經濟來源。

他一邊抽煙一邊想,假如能建成五六間豬圈,那麼秋收以後他就有大量的糧食用來養豬。二十畝田,將會有兩萬多斤糧食呀,可以用房子裝滿一個房間。如果一年能養出十幾頭豬,那麼他在家裏的收入也是非常喜人的。更何況這兩年市場上的豬肉一直在漲,國家也支持農民自己養豬,還免了一切稅收,掙到的錢可以放心大膽的往自己腰包裏塞。用不了兩年他家裏就能擺脫那五萬元的沉重帳務了。

這樣一想,建豬棚的事就顯得迫不及待了,成為了他的當務之急。而且豬掤裏還得修建五間到六間小豬圈。可他手頭上的錢辦不成這個事呀!哎!想做點事還真是不容易!

他想來想去,建豬棚的事眼下是辦不成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建兩個簡易的豬圈,再到市場上買兩個小豬仔回來先喂養著,等收秋以後,再想辦法建豬掤。

次日早上,他吃了早飯就往市場上趕去。以前他去市場上趕集都是乘坐公交車,今天,他為了能省下三元錢的車費決定走路去,如果沒買到豬仔回也走路,這樣一個來回就能省下六元錢。現在他寧願走二十多裏路去市場上趕集也不願花這六元錢的車費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叫家裏窮呢,再說在九十年代初期去市場上趕集不是人人都走路嗎?

他把兩個布袋子綁在一根短扁擔上就出門了。一路上,他不停的抽煙不停的思考著建豬棚的事。當他走到中心小學的校門口時,看到一夥小學生正圍著一個賣兒童食品和小玩具的地攤。隻見小學生們紛紛掏錢掙著購買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和小食品。眼前的這一幕讓他靈光一閃,看到了無限商機。心想:假如我也經營一個這樣的小貨攤,走村過巷的做生意,那一天下來也能掙到一筆可觀的收入。這樣一想,他決定不買豬仔了,先買個三輪車做生意。

他來到北岩市場上,直奔單車專賣店。經過討價還價,他以三百二十元的價錢買了一台質量過硬的三輪車。騎上三輪車回家就快多了。一路上他為他能發現這一商機感到無比的興奮,煙也不抽了,把旱煙管掛在腰間,蹬著三輪車就迅速的朝家裏趕去。

次日他就動身去批發貨物了,他先到北岩市場上考察兒童玩具和兒童食品。他覺得北岩市場太小了,批發這些東西有點貴。如果去文崗市市場批發會更合算一些。劉啟玉是一輩子的老農民了,在嚴峻的生活中形成了精打細算的習慣。他來到文崗市市場上,考察了這些兒童玩具的批發價錢後,發現,他選擇來文崗市搞批發是完全正確的。這裏不但品種多,而且批發價格更實惠。他精心的挑選了一些便宜好賣的兒童食品和一些花樣百出有吸引力的兒童玩具就回家了。

他把他弟弟家裏的一個多年不用的喊話喇叭重新裝上了電池掛在他的三輪車的前麵,每到一個村莊他就打開喇叭唱兒歌。第一天,他在本村的幾個村民小組轉了一上午,回來後一算帳就掙了二十多元錢。為了這二十多元錢夫妻倆高興了一下午。

不論怎樣,這個行擋雖然辛苦,但對於一個常年奮鬥在稻田裏的老農民來說也算不了什麼。相反,他不但沒有覺得辛苦,反而還為他能找到這樣一個掙錢的門道而高興。

就這樣,他劉啟玉就走上了小本經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