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孫悟空拜師(1)(1 / 2)

唐三藏自唐朝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九月,開始從長安啟程,一路上燒香拜佛,真心上西天取經。一日,唐僧一行三人來到一座峻嶺,一不小心,跌入一個坑中,被妖怪捉住。兩個隨從被妖怪吃了,唐僧雖被太白金星搭救,卻差點嚇死。唐僧隻得一人牽馬而行,幸遇打虎人劉伯欽護送到兩界山。隻聽得山腳下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嚇得他兩個說不出話。聽了一會,伯欽想起來了,說:“這座山原叫五行山。因我唐王征西定國,改名為兩界山。聽前輩們說,山下壓著一隻神猴,不怕冷暖,自昔至今,凍餓不死,不必害怕,且去看他。”

唐僧看時,見這猴尖嘴細腮,火眼金睛,頭上長著苔草。伯欽膽大,上前問:“你說些什麼?”那猴說:“叫那師父過來,我問他一問。”唐三藏近前說:“你問我什麼?”那猴說:“你可是東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經的麼?”三藏說:“正是,你是什麼人?”那猴說:“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隻因犯了天罪,被佛祖壓在這裏,前些日子有個觀音菩薩,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她叫我在此等候,護他去西天取經,功成之後,自有好處。師父救我,願給你做個徒弟,保你西天取經。”唐僧聽了大喜:“你雖有此善心,隻是我怎麼救你出來?”那猴說:“這山上有如來佛的一張帖子,你上山去揭起那帖子,我就出來了。”唐僧和伯欽兩個上到山頂,隻見金光萬道,石上貼著一張封皮,上有六個金字。唐僧上前拜那金字,望西禱告:“弟子玄奘奉旨去西天取經,若與這神猴有師徒緣分,便可揭此帖;若無師徒之分,便揭不起。”拜罷,便上前去揭帖子。隻聞一陣香風,把壓帖刮到空中去了。二人返回山下對猴子說:“帖已揭了,你出來罷。”那猴滿心歡喜,喊道:“師父,請走開些,我好出來,別嚇著你。”

一聲巨響,那猴已經到了三藏麵前,對三藏拜了四拜,並叫了“師父”。

唐僧看這猴像個做和尚的料子,便說:“徒弟,你姓什麼?”那猴說:“我姓孫。”唐僧說:“我給你起個法名,也好叫喚。”那猴說:“我已有法名,叫孫悟空。”唐僧說:“正合我們宗派。我再給你起個混名,叫行者,好麼?”悟空說:“我叫孫悟空,又叫孫大聖,還叫孫行者。好好好!”伯欽見有孫悟空服侍唐僧,便辭別而去。

孫行者請唐僧上馬,他在前邊背行李,赤條條的一絲不掛。過了兩界山,忽聽一聲虎嘯,嚇得唐僧大驚。孫悟空卻高興地說:“師父莫怕它,它是給我送衣服來了。”從耳朵裏取出一個針兒,迎風一晃,變成碗口粗細一條鐵棒,拿在手中,笑著說:“這寶貝,五百年不用它了,今日拿出來掙件衣服穿穿。”孫悟空照著老虎就是一棒,打得它腦漿迸流。行者將虎拖來,說:“師父略坐一坐,等我脫下它的衣服來,穿了好走路。”三藏說:“它哪裏有什麼衣服?”隻見行者拔根毫毛,變作一把尖刀,剝下虎皮來,穿在身上。

唐僧和孫悟空又繼續前進。唐僧在馬上問道:“悟空,你剛才打虎的鐵棒,如何不見了?”行者笑著說:“師父,你不曉得,我這棍本是東洋大海龍宮裏得來的,叫做如意金箍棒。當年我大鬧天宮時,用的就是它。這棒可隨身變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剛才變作一個繡花針兒模樣,收在耳朵裏了。要用時,就取出來。”唐三藏又問:“剛才那隻虎見了你,怎麼就不動一動,而讓你打它,這是怎麼回事呢?”悟空說:“不瞞師父說,莫道是隻虎,就是一條龍,見了我也不敢無禮。我老孫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本事。師父,以後你就看我的罷。”師徒兩個邊走邊說,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落山。

看到前麵有戶人家,孫悟空上前叫門。裏麵一個老者開了門,見孫行者這般惡相,嚇得腳軟身麻,叫:“鬼來了!鬼來了!”唐三藏近前道:“老施主,別怕,他是我的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頭,見唐三藏麵貌清秀,方才立定,問:“你是哪裏來的和尚,帶這惡人上我門來?”唐三藏說:“貧僧是唐朝來的,往西天拜佛求經。剛好路過這裏,想借宿一晚,明早就行。萬望方便一下。”老者說:“你雖是個唐人,那個惡的卻不是唐人。”悟空厲聲說:“你這個老兒真沒眼力!唐人是我師父,我是他徒弟,我也不是什麼糖人,我是齊天大聖。你不認得我,我可認得你。”老者說:“你在哪裏見過我?”悟空說:“你小時可曾經在我麵前打柴?在我臉上挑菜?”老者說:“這廝胡說!”悟空說:“我兒子才胡說!你是認不得我了,我便是這兩界山石匣中的大聖。你再認認看。”老者方才省悟,說:“你是怎麼出來的?”悟空將菩薩勸善、唐僧揭帖等事說了一遍。老者才下拜,請唐僧師徒到屋裏歇息。茶畢,老者問孫悟空:“大聖,你有多少年紀了?”悟空反問:“你今年幾歲了?”老者說:“我有一百三十歲了。”悟空說:“你還是我重子重孫哩。我生的日子已記不得了,隻是在這山腳下,已有五百餘年了。”老者說:“是的,是的。我小時見你,你頭上長草,臉上有泥,和鬼怪差不多。”大家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