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在我們周圍,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才華橫溢,在公司卻長期得不到提升。他們缺乏獨立創業的勇氣,也不願意自我反省,養成了一種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評的惡習,根本無法獨立自發地做任何事,隻有在一種被迫和監督的情況下才能工作。在他們看來,敬業是老板剝削員工的手段,忠誠是管理者愚弄下屬的工具。他們在精神上與公司格格不入,也無法真正從工作中受益。

這類人或許與你毫不相幹,或許是你的朋友、同事,或許就是你自己。那麼,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年代,有許多人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了快速的提升和發展;這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年代,有許多人因為一時失誤而離開工作崗位。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人們在工作中有這麼大的差距?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工作態度。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結果。

正如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所說:“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別,但這很小的差別卻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很小的差別在於心態是積極還是消極,而巨大的差距則是成功與失敗。”這是拿破侖·希爾走訪世界上500多位知名成功人士之後得出的結論,他把“積極的心態”視為成功的黃金法則。

誠然,職場中有很多員工抱有這樣的心態:認為自己不過是老板用來賺錢的工具,自己在公司挨罵受累,不過是為了獲取那點用以養家糊口的薪水。在這種心態下,許多人以頻繁跳槽為能事,以善於投機取巧為榮耀。他們經常推諉塞責、消極怠工,常常牢騷滿腹、抱怨不斷,長此以往,個人的職位得不到提升,公司的利益也會嚴重受損。

要知道,那些在工作上投機取巧、終日抱怨的員工,可能隻是給他們的老板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卻可以毀掉他們的一生。一個缺失敬業精神的人,即使獨立創業,也無法改變這些惡習而獲得成功,最終隻能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不再是我們用於求生的手段,而是為了獲取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工作不僅能幫我們賺到養家糊口的薪水,獲取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物質資本,與此同時,我們在工作中能夠鍛煉業務能力,與同事的合作能夠培養團隊精神,與客戶的交往能夠積累職場人脈,職位的提升能夠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成就感,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工作真正是為了自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曆史終將證明,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由改變態度而改變自己的命運。”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從改變自己的態度開始。工作是為別人,更是為自己。當你擁有為自己工作的態度,你會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做,專業而高效地做好每件事。每天都以這樣的心態去工作,不久的將來你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人士。為自己工作是一種行為習慣,優秀的員工都是在為自己工作。如果你還不夠出色,如果你還停留在為他人工作的狀態,十分有必要改變自己的態度,為自己工作。

為自己工作,不僅是一個口號,更需要付出行動!當你抱著為自己工作的心態開始每天的工作時,成功會距離你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