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個性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1 / 2)

個性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娥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尤其是在文字閱讀理解和作文寫作過程中對學生的知識麵、語言綜合分析利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個性化閱讀這種新型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的實施與推廣變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新課標 個性化閱讀 知識麵

近幾年來,高考語文順應時代特點在語言理解和文章寫作中融合了很多流行元素,夾雜了很多社會實際問題與現象,突出了對學生語言綜合分析能力的考察。因此,在這種應試要求及社會生存實際需要的前提下,高中語文課改麵臨巨大壓力與強烈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一、高中語文教學與個性化閱讀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的語言文字教學和中心思想提點等方式結合起來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落後於實際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首先擺正態度,了解當今社會對學生的語文能力要求是什麼,學生在信息爆炸條件下需要著重培養的能力是什麼,新時期學生的特點是什麼,應該怎麼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綜合來說,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再是簡單的語言文字知識的教授,而逐漸向多元思想理解、思維分析邏輯方式、發散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靠攏。對於高中生來說,語文不再隻是一種信息接收與傳遞的工具,更是信息處理與分析的邏輯過程,在大量的信息中選取符合自身利益、能夠對思想或者行動危險做出初期預警與反應的活動過程。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需要特別注意對學生信息處理與分析能力的培養,拓寬學生的知識麵,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與分析能力。

在多種語文教學改革嚐試中,個性化閱讀彰顯了巨大活力與進步性。個性化閱讀是在新時代語文教學改革中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及興趣愛好主動選擇閱讀範圍,並根據個人愛好和傾向對接收的知識與信息進行分析、加工、發散思維處理。授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再起絕對的主導作用,而是將選擇權交給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調動積極性,並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學生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和困惑與學生進行平等狀態下的分析與討論,由此起到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語言閱讀與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文化修養及開拓學生思想視野的教育作用。

在進行個性化閱讀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習活動從單純的信息接收與背誦記憶逐步向運用獨立的邏輯思維進行理解、發散、創造轉變,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也不再是傳統的師長與學子關係,而逐漸變成平等交流、自由討論的朋友關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常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麵對同樣一個問題和現象,通過不同的表述和不同的分析與理解會得到很多不一樣的回答。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傳統的教學模式對該故事的分析是“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之類的堅持、毅力等品質教育。但在個性化閱讀與分析中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邏輯推理和思考對其提出不同看法,比如說以弘揚科學、消除愚昧、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求實思想批評愚公的“愚”。授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一定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立思想,切忌用標準答案束縛學生的思想。這既是違背個性化閱讀核心思想的,又是與國家創建創新型社會主導思想相違背的,更是完全不符合新時代對青年人的思想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