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成為溝通高手的六項修煉(1)(1 / 3)

第一項修煉:不當麵指正別人的錯誤

卡耐基的忠告:謙虛而有策略,你將無往不勝。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指責別人,說他錯了,你以為他會同意你嗎?絕對不會!即使你搬用所有柏拉圖或康德式的邏輯與他辯論,也改變不了他的看法,因為你傷了他的感情。

永遠不要這樣說:“我要給你證明這樣……”那就會把事情搞砸了。因為那等於在說:“我比你聰明。我要告訴你怎樣怎樣,使你改變看法。”那是一種挑戰,隻會引起爭端和反抗,使對方甚至根本不聽你下麵的話就和你爭論起來。

西奧多·羅斯福入主白宮時,他就承認如果能有75%的時候不出錯,就達到了他的最高期望標準。如果這位20世紀最傑出人物的最高希望也隻是這樣,那何況你我呢?如果你確信有55%的正確率,你大可以去華爾街,一天賺個100萬美元。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把握,你又憑什麼說別人錯了?

在我研究青年時代的林肯的時候,我驚奇地發現,胸襟博大的林肯一開始竟然是一個以指出別人的錯誤為樂的人。在他年輕的時候,他非常喜歡對別人進行評論,並且經常寫信諷刺那些他認為很差勁的人。他常常把信直接丟在鄉間路上,使別人散步的時候能夠很容易看到。即使在他當上了伊裏諾州春田鎮的見習律師以後,他還是經常在報紙上抨擊那些反對者。

1842年的秋天,林肯經曆了一件令他刻骨銘心的事情。當時他寫了一封匿名信發表在《春田日報》上,嘲弄了一位自視甚高的政客詹姆斯·希爾斯。這封信使希爾斯受到了全鎮人的譏笑。希爾斯憤怒不已,全力追查寫信人,最後查到是林肯寫的那封信。他要求和林肯決鬥,以維護自己的名譽。本來林肯並不喜歡決鬥,但是卻無可奈何,隻能答應。他選擇了騎士的腰刀作為他的武器,並且請了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生來指導他的劍術。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林肯一直處在一種十分愧疚和自責的狀態下,因為這一切都是他指責對方的錯誤而導致的。他在這樣的心態下等待著那驚心動魄的時刻的到來。幸好——非常意外地——在決鬥開始的前一刻,有人出麵阻止了這場決鬥。

由於指責別人的錯誤而被迫與別人一決生死,這是多麼愚蠢的一件事。林肯終於決定以後再不做這樣的事情了。他不再寫信罵人,也不再為任何事指責任何人。

內戰期間,林肯好幾次調換了波多馬克軍的將領,但是這些將領卻屢次犯錯。人們無情地指責林肯,說他用人不當。林肯並沒有因此而對這些將領進行指責,而是保持了沉默。他說:“如果你指責和評論別人,別人也會這樣對你。”他還說:“不要責怪他們,換作是我們,大概也會這樣的。”

1863年7月3日開始的葛底斯堡戰役是內戰期間最重要的一次戰役。7月4日,李將軍率領他的軍隊開始向南方撤離。他帶著敗兵逃到了波多馬克河邊,他的前麵是波濤洶湧的大河,身後是乘勝追擊的政府軍。對北方軍隊而言,這簡直是天賜良機,完全可以一舉殲滅李將軍的部隊,從而很快地結束內戰。林肯命令米地將軍果斷出擊,告訴他不用召開緊急軍事會議。

為了確保命令的下達,他不僅用了電報下令,另外還派了專門人員傳達口信給米地將軍。結果呢?米地將軍並沒有遵照林肯的命令行事,而是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他借故拖延時間,甚至拒絕攻打李將軍。最後,李將軍和他的軍隊順利地渡過了波多馬克河,保存了實力。

當聽到這個消息後,林肯勃然大怒——他從來沒有這麼憤怒過。失望之餘,他寫了一封信給米地將軍。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親愛的米地將軍:我不相信,你也會對李將軍逃走一事感到不幸。那時候,他就在我們眼前,勝利也就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戰爭勢必繼續進行。既然在那時候你不能擒住李將軍,如今,他已經到了波多馬克河的南邊,你怎麼取得勝利?我已經不期待你會成功,而且也不期待你會做得多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對此深感遺憾。”

你可以猜測一下米地將軍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會有什麼表情。但是,你可能會感到意外的是,他根本沒有收到過這封信,因為這封信林肯並沒有寄出去——人們是在一堆文件裏發現它的。林肯忘記把這封信寄出去了嗎?這是不可想象的。眾所周知,這是一封十分重要的信件。

有人回憶了當時的情景:

“這僅僅是我的猜測……”林肯在寫完這封信時,心裏想道,“當然,也許是我性急了。坐在白宮,我當然能夠看得更加清楚,也更加能夠指揮若定。但是,如果我在葛底斯堡的話,我成天看見的是因為傷痛而號哭的士兵,或者成千上萬的屍骨,也許那樣,我就不會急著去攻打李將軍了吧!我一定也會像米地將軍一樣畏縮的。現在,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認它。至於這封信,如果我把它寄出去的話,我想除了讓自己感到愉快之外,將不會有任何其他的好處。相反,它會使米地將軍跟我反目,迫使他離開軍隊,或者斷送他的前途。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