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覺得你的妻子不化妝的話看上去可能會更加舒服,你想讓她接受你的觀點,但不幸的是,她堅持認為自己化妝後更加動人,甚至認為不化妝就會感覺不自信,結果兩個人爭論不休。當這樣的家庭衝突產生的時候,我們會想辦法去處理,同時,我們總是希望兩個人都對這個處理結果滿意,從這一點來看,關於化妝這個問題,上麵一開始的解決辦法是不恰當的。麵對生活中這些不可避免的衝突,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
我所提倡的方法是,你不能用強迫的語言去說服對方或者命令對方做任何事情,就像我前麵所提到的那樣,因為這樣做的結果隻會對你們不利。
我想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古老的故事。風因為想證明自己比太陽強大,於是對太陽說:“我比你強大多了,這一點我可以輕易地證明給你看——我能很快地脫去那個人的衣服。”風讓太陽躲起來,自己開始施展威力。但是,風刮得越大,那人把自己的衣服裹得越緊。
最後,風不得不放棄了它的努力。這時,太陽從烏雲後麵出來,曬得人身上暖洋洋的。那人開始出汗了,於是把外套脫了下來。
太陽對風說:“友善的力量,永遠都比強迫的力量更加強大。”
確實,強迫經常不能達到目的。有一句古話說,你無法用一把槍去套住一個男人。當然,這樣說可能有些片麵,因為你也無法用一把槍套住一個女人。它的意思是,你不能強迫你的妻子或丈夫去做什麼事情。如果你不在乎什麼影響,比如給你們的家庭帶來裂痕,那麼我無話可說。
不久前,我跟一位大企業的總裁單獨進行了一次交談。他是一位年輕的成功人士,因為工作十分出色,他的相片經常出現在美國各大報紙顯要的版麵上。一開始交談的時候,他一直非常興奮,但是當我們談到他那位美麗的妻子的時候,他卻開始愁眉苦臉、唉聲歎氣。
“唉!”這位總裁先生說道,“我的妻子總是不理解我。我給了她需要的一切東西,希望她能夠變得更加有教養和有素質,但是她非但不感激我,還好像對我的行為十分不滿。”
“你是怎麼做的呢?”我問他。
“哦,”總裁回答道,“我想送她去紐約大學念書——我認為這是她急需做的事情。我打算送她去那裏讀一年書,然後跟我一起管理公司。”
據我了解,他本人受教育程度很高,精通企業管理的知識,更加重要的是,他對這項工作十分感興趣。但是我並不知道他是否確定他的妻子也跟他一樣對企業管理有很濃的興趣。我向他問起了這個問題。
“毫無疑問,”這位先生非常肯定地說,“她既然跟我結了婚,並且和我一起生活了將近5年,她怎麼會對這些不感興趣呢?”
我雖然並不能肯定他的判斷是錯的,但是我知道,他的妻子之所以對他的決定不滿意,一定會有興趣方麵的原因。和大多數人一樣,這位先生也犯了一個十分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他僅僅依據對方是他的妻子這個事實,就判定他們有著相同的興趣和愛好。
因此,他是在強迫他的妻子接受他的建議——這時候似乎變成了一種命令。如果用我以前提到過的道理來分析的話,即使他的妻子原來想聽從他,但是當她發現自己是在被命令之後,她也會無意識地產生一種反抗的心理。
這樣的道理不一定隻有心理學家或婚姻專家才知道。那些過著幸福生活的人們都懂得這樣的道理,他們從不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使用強迫性的語言。他們從不說“你應該怎麼做”或者“你不應該這麼想”,而是用更加巧妙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強迫性的語言似乎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大多數人都對他的顧客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一個字,但是麵對妻子的時候卻大吼大叫,像一個暴君一樣。他們總是習慣於指使自己親密的愛人怎麼去做事、怎麼去說話。無怪乎迪克斯說:“說傷人的話最多的,就是我們的家人,這的確讓人吃驚。”奧利弗·哈姆斯在他的《早餐的獨裁者》一書中描述的就是這樣一種情境。但是哈姆斯本人卻並不這樣,他從不讓妻子看自己的臉色,即便心情不好,他也不遷怒於人。
桃樂斯·迪克斯曾經評論說,有半數以上的婚姻都是失敗的。依她看來,婚姻失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與強迫性的語言有關。她提出疑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