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入定’,入定即入於禪定。有時得道者的示寂,也稱為入定。定為三學、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專注於一境。可區分為有心定、無心定等種。有為煉氣修行而入定者,亦有為等待多年後將出現於世的聖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彈指為佳。”
吳伯中道:“入定一行,是心境之中最難的層次。先不說入定,就拿‘道’來講。”
“‘道’乃是修者的追求。道分兩種,一種是天地大道,另一種則是心境之道。所謂修者之間稱呼‘道友’,則是遵循此理。天道,乃是天地法則的一部分。修者,乃是求道悟道。而傳說中的天道境界,便是感悟三千大道之一的強者。”
“什麼是心境?”方子淵模模糊糊道。
“心境,即是心靈的態度。”吳伯中道,“這樣,我給你們將講一個故事吧!”
“西漠有禪宗。禪宗是不弱於聖地的超級勢力。而禪宗有一位禪師非常厲害,修為高深,名為佛印。而蘇子與佛印禪師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參禪悟道。
有一天,他們又鬥起禪機來了。蘇子首先問:‘印老,你看我像什麼?’佛印禪師毫不猶豫地回答說:‘蘇子正如一尊佛。’接著又反問他: ‘你看老僧像什麼?’蘇子想了又想,見佛印禪師穿了一件黑色僧袍,人又長得胖,盤腿坐在那裏,黑乎乎的一大堆。於是便衝口而出,說:‘和尚活像一堆牛屎。’佛印禪師聽了,不怒反笑,默然不語,然後怡然自得地閉目養神。
蘇子回到家裏,高興地對他的妹妹說:‘妹妹啊,從嚴與印老鬥禪機總是鬥不過他,今天不知是和尚倒黴,還是我蘇子走運,總算鬥得他啞口無言。’接著便把他與佛印禪師鬥禪的經過,繪聲繪色地講了一番。
蘇小妹聽後,首先禁不住‘呸’了一聲,然後便數落了蘇子一頓:‘哥哥今天輸光了矣!你還自以為大獲全勝是不是?’ 蘇子翹起胡子,瞪大眼睛,問她這是什麼意思。
蘇小妹不急於告訴他答案,隻問他:‘我且問哥哥,是佛名貴呢,還是牛屎名貴?’蘇子說:‘當然是佛名貴羅!’蘇小妹說:‘好道!印老的見處是佛,哥哥的見處是牛屎。請問,誰高誰低?’蘇子一怔,揪著胡子隻顧發愣。蘇小妹接著又說:‘印老心中裝的是佛,所以他看人人都是佛;哥哥一開口就是牛屎馬糞,你心中裝的是什麼?可見印老的心境比你高啊!他既然獲勝,便見好就收,還同你囉嗦什麼?你就認了吧!’
蘇子這才恍然大悟,說今天又栽在老和尚的禪窟裏了,發誓一定要贏回來。
蘇子是否能贏回來,全看他的心境了。
君子所見無不善;小人所見無不惡。心中有佛,說出來的是美言!”
一個故事講完,兩人沉默不語。吳伯中大笑道:“什麼是心境?小淵你來說!”
方子淵靜了靜,道:“ 機鋒一出,禪意全消。是心是佛,是心做佛。這,便是心境!”
吳伯中滿意地大笑:“看來小淵你是明白了什麼是心境!”
吳天易疑惑道:“那心境之道呢?”
吳伯中笑道:“心境之道,源於修者自身的‘道’!”
“自身的道?”方子淵疑惑不解。這些知識是他從未接觸過的。
“對,就是自身的‘道’!”吳天易笑道,“這‘道’,乃是心靈之道。靜生智,定生慧。道,是心靈的體現。有些強者早已達到名無自身、渾體通明的境界,即念頭通達,明悟身心!”
方子淵疑惑道:“老族長爺爺,請明示。”
“哈哈!”吳伯中笑道:“其實這‘道’也簡單,就是追求天道的誌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道’。有些人一心追求天道力量,不畏艱難,這是一種道;有些人為了自己重要之人而放棄追求天道,這也是一種道;甚至有人為了追求強大力量,造成生靈塗炭,這也是一種道……”
“道,簡單來說,就是你心中的追求!”
方子淵明悟道:“原來這就是心境之道!”
“不錯!”吳伯中嗬嗬笑道:“看來小淵是懂得什麼是‘道’了!但是,懂得,不一定能通明自身。我問你,你的‘道’呢?”
“我的‘道’?”方子淵喃喃道,“我的道在哪裏?”
方子淵停下手中的鐵鏟,陷入沉思之中。吳天易也像是明白了什麼,隨即閉目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