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繪本閱讀為學生打開一扇窗
課題研究
作者:馮宇
繪本是通過繪畫和文字來講故事的一門藝術,它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語言及審美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能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經典繪本閱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學生在繪本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欣賞繪畫藝術,感悟繪本內涵,每一次閱讀,都無疑會使學生心靈得到一次高層次的精神享受。《蚯蚓的日記》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經典繪本,作者以日記體形式記錄了小蚯蚓的觀察和思考,從小蚯蚓(小男孩)的觀點看世界,幫助孩子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思考的習慣。正文一開始就說:“3月20日媽媽說我應該永遠記住三件事:1.地球給了我們需要的一切……”一個小小的蚯蚓的故事,竟然開始於我們生存的地球!最後一頁這樣說:“作為一條蚯蚓,也有不好過的時候。我們身體很小,有時大家甚至忘了我們在這裏。然而,就像媽媽常說的那樣,地球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的存在。”一條小小的蚯蚓的命運與碩大的地球緊緊相連,息息相關。那麼,比蚯蚓大許多倍的我們與地球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作品沒有說,但是,每一個閱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陷入深刻的思考。這就是經典繪本的獨特魅力,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愛上閱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經典繪本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經典繪本閱讀,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啟學生生活樂趣之門。通過閱讀繪本,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理解與應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從外在走馬觀花式的“看”書,進入到感受與思維的內在“悅”讀。隻有這樣,才能從有所感到有所得。閱讀繪本不隻是局限於有趣的圖像,而是通過繪本的示意功能,通過對圖像的感知,激發學生的內想象與思考,將具體的圖像轉化為抽象的思維。
怎樣閱讀經典繪本呢?給學生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好?日本最久負盛名的繪本閱讀的推廣者鬆居直和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洛姆·布魯納一致認為:教師得先為兒童讀故事。因為繪本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當教師把繪本所表現的內容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對繪本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兒童的記憶當中。通過閱讀經典繪本培養學生理解圖像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圖文信息的能力,正確理解作者傳達的信息,提高閱讀興趣,為培養學生語感做準備,奠定深度閱讀的基礎。
三、經典繪本閱讀培養學生書麵表達能力
閱讀經典繪本後,學生必然產生表達的欲望,教師可趁熱打鐵,鼓勵學生把想說的話寫下來。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情況,教師在評價時可以有所側重,提高學生習作(寫話)興趣。
低年級要求學生寫一句或幾句話。《愛心樹》的作者謝爾·希爾弗斯坦用黑白畫麵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大樹給予了一個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一位學生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那個小朋友太殘忍,把樹公公的樹幹和樹枝都砍掉了,我非常生氣。”學生的表達稚嫩,情感卻真實,這正是習作(寫話)教學難能可貴的。
中年級著重培養學生圍繞一個中心意思表達。三年級的王曉航同學在閱讀完繪本《逃家小兔》後,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小兔很想從家逃走,可是總是落在媽媽的手心裏。最後小兔說,我要變成馬戲團裏的空中飛人,飛得遠遠的。媽媽說,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的話,我就變成走鋼絲的人。如果你變成走鋼絲的人,我就變成小男孩跑回家。正好我在家等你,好抱抱你。算啦,我還是回家當你的小寶貝吧。”這位同學的習作模仿了作品中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很想從家逃走的小兔,最後還是回家當媽媽的小寶貝。
高年級根據閱讀經典繪本作品的情況,可以進行習作題材的拓展訓練,著重進行命題、立意、選材訓練。比如根據繪本《朱家故事》的閱讀情況,可讓每位學生確定一個命題,用幾句話寫出自己的感想。比如一位同學寫道:“有些人,在有的時候,他們愛你,寵你,疼你……卻也不料這麼突然的就會離開你的世界。這時候你才會發現,你什麼也沒有為他們做,而此刻,能做的也隻有回憶。請珍惜身邊的每個人吧!”
經典繪本從封麵、環襯、扉頁、正文、封底都講究精美的設計,特別是創作者讓閱讀者常讀常新的小細節的設計,加上師生共同閱讀的體驗,使得學生的命題新穎,選材獨特,立意深刻,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延展開就是一篇不錯的習作。這種閱讀經典繪本後的習作拓展訓練,在命題、立意和選材方麵為學生打開了思路,開闊了視野,提高了閱讀與習作的實效性,習作評價又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深受學生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