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受到尊敬是最成功的人生(3)(2 / 3)

隻這幾句話把那位議員說得羞慚萬分,但是總統不等他道歉,便和顏悅色地說:“其實我也不能怪你,因為我想任何不明究竟的人,都會大怒若狂。”接著便把理由解釋清楚。

其實不等馬琴利總統解釋,那位議員早已被他折服了。他私下懊悔不該用這樣惡劣的態度責備一位值得尊敬的總統。他滿腦子都在想自己的錯,因此,當他回去報告谘詢的經過時,他隻搖搖頭說:“我記不清總統的全盤解釋,但隻有一點可以報告,那便是——總統沒有錯。”

閱後警言:

什麼是涵養?什麼是大度?什麼是和善?在以上所舉的故事中,馬琴利總統做出了表率。聽到反對的聲音,就證明你所做出的決策沒有完全被對方接受,你要做的不應是武斷地否定,而應讓對方充分表達意見和反對的理由,你允許這樣的做法,甚至是在被羞辱的情況下做出的,也不證明你是懦弱和失敗的,忍讓是一種擔當,是一種通情達理,是一種受人尊敬的美德。

要活的受人尊敬有榜樣可循

哈佛故事:

在不得不用決鬥的方式來保住尊嚴時,亞曆山大·漢密爾頓在決鬥中故意抬高了槍口,他朝摯友艾倫·伯爾頭頂上方開槍,結果把死亡留給自己。

本傑明·古根海姆在“泰坦尼克號”就要沉沒時,把自己的救生衣讓給了一位女乘客,然後係上白色領結,從容地像紳士般地等待死亡的來臨。

在1912年的南極探險中,勞倫斯·奧茨船長被凍壞了雙腿。為了不拖累同伴以至能讓他們從死亡極地快速離開,一天晚上,他在帳篷裏留下一張字條:“我要出去一下,可能要一陣子。”隨即在暴風雪中永遠消失。

在一次正式的英國茶會上,作家勞倫斯·豪斯曼將自己具有標誌性的外套脫下來掛在衣架上,他這樣做,是免得讓那位隻穿了襯衫到場的男子感到難堪。

網球選手馬茨·維蘭德,在一次法國網球公開賽半決賽時,對手的一個擊球被誤判出界,他走到裁判麵前說:“我不能這樣贏,那是個好球。”那個球隻好重賽,維蘭德還是贏了,但贏得堂堂正正。

1975年的一天,作曲家約翰尼·默瑟接到一封信,寫信人叫薩迪·維姆絲蒂,是俄亥俄州一位賣化妝品的孀居老太太。她建議默瑟寫一首歌,歌名叫《當你心碎時,我願在你身邊撿拾那些碎片》。五年後,由薩迪·維姆絲蒂創意、約翰尼·默瑟作詞作曲的歌碟《我願在你身旁》出品發行。在唱片的標簽上,詞曲的創作者署名是約翰尼·默瑟、薩迪·維姆絲蒂。唱片的版稅五五分成,維姆絲蒂和她的繼承人因此獲得了巨額稿酬。

閱後警言:

我們想要活的受人尊敬,但又不知道怎樣去做的時候,方法很簡單,就是按照受人尊重的人那樣行,那樣做。

你的做人結果決定你的人生價值

哈佛故事:

亨利還不到30歲就是以製陶聞名的小鎮裏的一位製陶師了,他有一個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兒子。

一天晚上,亨利的妻子感到胃部疼得很厲害,但是亨利卻認為這隻是普通的疾病,於是給妻子吃了幾片緩解疼痛的藥後,就沒有太在意。可是妻子得的卻是急性闌尾炎,就在那天半夜,她痛苦地死去了。

如果不是由於亨利的粗心,如果他能稍微意識到妻子病情的嚴重性,死亡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在巨大犯罪感的壓迫下,亨利的情緒一下子變壞了。因為受不了心靈的打擊和痛苦,亨利開始酗酒,沒過多久,他就變成了一個酒鬼。

而他隻有6歲的兒子,從此就和這樣一個父親生活在一起。隨著對酒精的依賴越來越深,亨利過去擁有的一切開始一點兒一點兒地失去——他的土地、他的藝術品、他的家,最後,他在舊金山一家汽車旅館裏死去,跟前隻有他還未成年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