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2)(3 / 3)

讚揚別人是一種素質修養,真誠的讚揚能使人充滿目標,獲得無窮的動力。

例如一位女士在聽完朋友的演講後,對他說:“你的口才真是無與倫比,要是你去當律師,所有的陪審團成員都會支持你!”那位朋友聽到這樣的稱讚,胸挺的更直、臉上更有光彩了。

讚揚別人還體現出一種尊重和友誼,它從不同的方麵讓對方得到滿足。

沒有人會拒絕發自真心的讚美,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威廉·萊昂·弗爾帕斯曾經曆過這樣一件事:

那是夏天一個悶熱的中午,就算你什麼都不做,身上也會出汗,教授坐火車去外地講課,當中午他去餐車用餐時,當服務員遞過煎蛋的時候,他說:“今天這天氣可夠廚房裏的小夥子們受的。”

服務員聽他說完,激動地說:“先生,你是這麼多年來第一位同情我們工作的人,其他客人不是抱怨我們服務不周,就是抱怨菜飯不夠美味,謝謝你。”

弗爾帕斯由此得出結論:讓對方體會到你的尊重和關愛是最基本的人性。

閱後警言: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為人處世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為人處世是要講求原則和方法的,如果你違背基本的做人法則,你就做不好人,就不能和世人和諧相處,而所謂的方法就是教你如何去掌握原則,如何才能讓人對你敬重和喜愛,而知道對別人的尊重和關愛,就是重要內容之一。

懂得維護對方的尊嚴

哈佛故事:

有一個乞丐來到一家門口向女主人乞討。他隻有一隻左臂,女主人看著這個乞丐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吧。”

乞丐不無怒氣地說:“我隻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

女主人望著這個倔強的乞丐並沒生氣,而是自己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隻用一隻手搬,搬了一趟說:“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

乞丐看著女主人,一時無話可說,於是就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隻手搬起磚來,一次隻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一個小時,才把磚搬完。

之後,女主人遞過一盆水,他冼過手和臉後。女主人遞給乞丐20美元。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

女主人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

乞丐說:“我不會忘記這件事的。”他向女主人鞠了一個躬後上路了。

幾年後,有個很體麵的人來到女主人家。他裝束考究,儼然是個老板。美中不足的是,這個老板隻有一隻左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蕩一蕩的。

這個老板用一隻獨手握住女主人的手,俯下身說:“如果沒有你,我現在還是個乞丐;因為當年你叫我搬磚,讓我知道了自己應有的尊嚴,今天我才能成為一家公司的董事長。”

女主人說:“這是你自己幹出來的。”

這位老板就是當年的乞丐,他這次是特意來感謝那位女主人對他有過尊重和激勵的,他要請居住在鄉下的女主人一家遷到城裏去住,做城市人,過好日子。女主人說:“我們不能接受你的照顧。”

“為什麼?”

“因為我們一家人個個都有兩隻手。”

董事長堅持說:“我已經替你們買好房子了。”

女主人笑一笑說:“那你就把房子送給連一隻手都沒有的人吧。”

閱後警言:

如果有人向你請求施舍,你切忌對人頤指氣使,而是應盡量去維護他的尊嚴,比如:與他進行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交換,這種交換可以是問問題,也可以是請對方出一些力氣,這樣會給對方以沒有白拿你的施舍的感覺,就可以達到維護對方尊嚴的目的,人都可以會暫時遭遇困境,但很少有人長久的處於困境,人又是講究知恩圖報的,因此,做任何事都要懂得維護對方的尊嚴。

以德報怨的結果

哈佛故事:

加州鄉村裏有一位叫懷特的農民。因為家境貧寒,他買不起平地上的相對肥沃的良田,於是他就帶領家人沒早沒晚地開墾出了一塊山坡上的荒地。經過開墾,施肥,澆水,荒地最終被改造成了良田。

周邊許多村莊裏的農民,看到懷特的成就,爭相效仿,紛紛在山腳下、山坡上開辟出了一片又一片的梯田。

起初,這些在距離不遠的山坡梯田耕作的農民,各家各戶每天忙著開墾、耕作、播種、收獲,日子都過得也算是自給自足,怡然自樂。但是有一年,氣候幹旱,接連幾個月郡沒有下過雨,田裏的莊稼明顯地打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