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瘦弱、年齡大約在十五、六歲(他自己也不太清楚)、因是個孤兒而隻有一個恍若代號一樣的名字‘小三’的小兵,卻生著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和一張伶俐的巧嘴。
現在已經是深夜十分,在昏黃的油燈映襯下,小臉兒顯得十分蒼白的小三正在娓娓的、清晰的述說著……。
開始,眭遠自然是因為自己根本對一切都茫然無知、加之身體虛弱說話有些困難,也就試探著、斟酌著詞句、少說多聽的先了解了一下小三的個人情況。
而隨後,隨著談話的逐漸深入,眭遠則徹底的感到震驚和茫然了!自己來到的這個時代,作為對曆史了解得還算清楚的他,小三一提他幾乎就了然於胸了!但對於自己這個人,他卻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的固有記憶!
確切的說:曆史上根本就沒有他這個人的任何隻言片語的記載,也就更沒有任何可供他加以借鑒的資料了。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話:赤赤條條的來!……
現在眭遠意外來到的時代是民族曆史上疆域最為廣大的朝代‘大隋’、年份是大業十二年春。這可是個最為紛亂、大變頻發的年份哪!震驚之餘抱著姑且聽之的心態的眭遠,在內心裏感慨著,也就心情更加迫切的接著往下聽小三的述說……。
自己恍若‘借屍還魂’的這具軀殼的原本主人姓徐、名世業,字弘德;是瓦崗軍黎陽大總管徐世績(徐懋公)的親弟弟。
徐世績,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那位具有著神鬼莫測之機的‘徐老道’、徐茂公。事實上,對曆史還算了解的眭遠(以後就要正式的冠以徐世業)清楚,這也就僅僅是民間的以訛傳訛而已。
真實的曆史與民間傳說的差別並非是在徐世績的個人能力上,而是在於徐世績的年齡和原有的身份上。
徐世業大致的默算了一下,大業十二年的徐世績,實際年齡應該是二十二歲。
按照徐世業頭腦中的原有記憶:在大業七年,才十七歲、儼然還是一位少年、出身富戶的徐世績就已經跟隨著翟讓上了瓦崗、加入了隋末大起義的行列。
這,可能就是所說的‘有誌不在年高’吧?而自己這個徐世業,也就有可能是那個時候跟隨著哥哥徐世績上的瓦崗?與徐世績的年齡相對比,徐世業現在的年齡也就應該是二十剛剛的出頭。
想當然的,徐世績因為機智多謀的能力出眾,很快也就在瓦崗軍中嶄露頭角。在瓦崗軍形勢大好、一路高歌猛進的渡河攻破擁有著大隋朝幾大官倉之一‘黎陽倉’、占領了黎陽以後,年少英風的徐世績也就被重用為‘黎陽總管’。何況,利用民亂首先攻取‘黎陽倉’,當時還是徐世績向瓦崗上層所及時提出的建議。
一句閑話:黎陽,也就是三國時期關雲長在白馬斬顏良、誅文醜之時,一代梟雄曹孟德黃河北岸的屯軍之所(當時黎陽的守將好像名為‘劉延’)。
水漲船高。隨著徐世績成為了瓦崗軍中的重要將領、戍守著相當於瓦崗軍‘屯糧之所’的黎陽以後,徐世業這位徐世績的親弟弟,也自然是就被徐世績給任命為了身為黎陽總管的他的副將;還是一個剛過弱冠之年的年輕人的他,也就被冠以了‘將軍’的尊稱。
至於小三,原本則是一個流落在黎陽街頭的孤兒。實際上是為了混碗飯吃,才在瓦崗軍攻破黎陽後投了軍。因看其雖然年齡幼小,但卻聰明、機靈,才被徐世業選中並帶在了身邊出任了一名親兵。
而這次,則是徐世業帶著小三代替代徐世績前往瓦崗山的總寨商議軍情、並接受軍令。至於徐世業前往瓦崗總寨商議的是何種軍情、接受到的是何種重要軍令?隻是一名親兵的小三根本就是一問三不知,也隻是從懷裏掏出了一份用火漆封著的瓦崗正式公文展示給徐世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