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栽在你的短板上
心鏡
作者:郭韶明
同學Z性子很烈,一急就不管不顧,每次見他,都要新增幾個段子。最近的一次是,和單位領導一起出行,轉機的過程中偏偏丟了行李。航空公司不僅沒道歉,態度還相當差。結果,Z急了。不知是哪一方先罵了人,反正最後,Z突然躥到工作台上,“啪”地就卡住了對方的脖子。要不是拉得快,就是一場血戰。沒錯,他是捍衛了自己的權利,可是從此,也給領導留下了“魯莽”的印象。幾次幾乎是水到渠成的晉升,都沒他的份。
認識一位頭兒,在業界相當有名氣,可就是霸道。比如大家一起攻堅一個項目,其實他沒做什麼,就是督導了一下,結果該分紅的時候,80%進了他的腰包,剩下一幫人,分那可憐的20%。再比如出國,一個國家他去了十幾次。別的部門都是輪流來,大家機會均沾,或者把機會讓給更大的領導,可在他們部門,每次都是他親自披掛上陣,搞得公司上下怨聲載道。期滿,他慘遭解聘。
有一個規律叫“短板效應”,說的是一隻木桶要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麵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也就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現實中,讓你栽了跟頭的,通常都是你的短板。
比如,性子烈的那位朋友,其實能力很強,公務員更是每考必上,可是每一個職位,他都待不長,不是幹了一件過激的事,就是對領導拍了桌子,好不容易幹長了一個職位,卻在關鍵時刻甩下,負氣離開。熟悉他的朋友都說,這人就栽在自己的性格上。可是本性難移,每次到了關鍵時刻,還是鐵了心要發飆。
再比如那個吃獨食的頭兒,其實背景相當顯赫。當年和他平起平坐的一撥人,不是名家就是老總,隻有他,徒有一身才氣,卻在哪兒都混不開。好不容易被聘到一個業務單位,最後也是黯然離開。其實每個人都知道,這人如果在短板上留心一下,不至於弄到現在這地步,可他就是不自知,還每次都覺得自己是“被犧牲”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你可能不太會拉關係,你可能沒出身名校,你可能生活技能偏差,你可能不太有自己的想法。每個團隊也都有自己的短板,比如總有那麼一兩個人能力稍差積極性不高,或者合作意識不強隻想單幹。可以說,短板處處存在,想要完全克服是不可能的。
一根鏈條總會有一節比其他的環節要薄弱一些,盡管它可能比另一根鏈條中的任何環節都強。強弱隻是相對而言,問題在於,這種弱點的強度如何,是否影響了你的職業發展,或者你自己能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
有的短板無傷大雅,而且在個人領域,對他人不造成直接影響。比如,我有一位同事特別健忘。你跟他說一件事,答應得好好的,等到了事頭上,“忘了!”絕非推諉,是真的徹底忘記。在生活中,他也是今天丟這個,明天忘那個,簡直就是一個馬大哈,需要“生活說明書”的那類人。可是在工作上,他還真沒誤過什麼大事,每次都在緊要關頭,給你一張相當靠譜的答卷。
有的短板,對你有影響,但是你自己很清楚,並盡量揚長避短。比如你內向,不太會打交道,但是你業務很強,用成績說話,其實也沒多大問題;你不太會創新,但是你吸取別人的經驗為我所用,通常也沒什麼大障礙;或者,你資曆不深硬件不夠,但是你虛心好學,這些都可以削弱短板對你的負麵影響。
最可怕的就是,你的短板實在很顯著,已經嚴重阻礙了你的工作,還對其他人造成影響。這時你還不自知,並且沒什麼動作,那麼結局隻能是,這塊短板切斷了你的路,讓你栽得一塌糊塗。
其實有的時候,問題不在於你的木板有多短,而是短在哪些方麵,你自己對它的態度,你周圍人對它的評價。如果僅僅是個人習慣,就算再短,影響不到他人,也沒人幹涉你;但是如果到了公共領域,跟別人有交叉,那麼你就要注意了,千萬不要讓你的短板打到他人。
沒人有義務容忍你的短板,就算你最長的那塊板子比誰都長,最短的那塊如果沒有達標,一樣出局。
關節點:短板效應
一根鏈條總會有一節比其他的環節要薄弱一些,盡管它可能比另一根鏈條中的任何環節都強。
你的短板實在很顯著,已經嚴重阻礙了你的工作,這時你還不自知,並且沒什麼動作,那麼結局隻能是,這塊短板切斷了你的路,讓你栽得一塌糊塗。
千萬不要讓你的短板打到他人。
以上內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心理學》,未完待續。
(編輯: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