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有理的老爸vs寸土必爭的老媽
身邊
作者:琴台
病了就有理了?
大清早的,還沒起床呢,老爸的電話氣呼呼地來了:“你趕緊過來趟,我要和你媽分居。”
火急火燎地起床,氣喘籲籲趕回家,還沒上樓呢,老媽從拐角的涼亭裏衝出來:“這次我說什麼也不和那老東西在一起了。”
說著,眼圈居然還紅了。
我頭大不已。老爸住院一個多月,我天天單位家裏來回跑,都快崩潰了。好容易盼到他出院,剛想消停一下,怎麼又鬧了這麼一出。心裏著急,嘴上自然不耐煩:“你也真是,爸爸還是個病人呢,就不知道讓著他點。”
我的本意是想老媽體諒下當兒女的,誰知,她一下子翻了臉:“都是我的不對?我早就看出了,這個家我就是個多餘的,既然如此,索性不煩你們了。”說罷,轉身就向外衝,也不看路上的車來車往,好在我眼疾手快,一把扯住了她。
磨破嘴皮說了半天,老媽的火氣暫時消了,我這才知道事情原委。
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爸爸肺部不張住院,同病房有個人說,這病有可能是生氣鬧的。老爺子於是追本溯源地想起春節時因為點不起眼的小事老媽和他幹的那一架:“以後過年過節不許無事生非……”
囿於老媽一向的威嚴,老爸還沒敢直奔主題,可麻煩還是惹下了。“誰無事生非了?那個事兒難道怨我?”
“無論怨誰也不能大春節的生氣啊,若不這樣,我還沒這病呢。”
聽到這話,老媽簡直要跳起來:“你的病是我氣出來的?!”
老爸咕嘟了嘴巴背過臉,默認了。
老媽一下子炸了鍋。做好的早飯倒進垃圾桶,老爸的枕頭被子丟到了客房的地板上,眼見自己捅了馬蜂窩,老爸傻了,愣神半天忽然想起自己還是個病人,一下子抓到了救命稻草:“我都這樣了你還這麼欺負我,這日子沒法過了。”
“既然他要分居,那就隨了他,一會兒我就去租房,這個家以後和我無關了。”交代完事情經過,老媽餘怒未消。
眼見老媽這樣,我那個鬱悶就別提了。老爸雖然出院了,可醫生說了,必須好生靜養,否則,病情還有繼續惡化的可能呢。
“病了就有理了?一切都讓著他,他倒沒事了,誰管我的死活。”說到傷心處,老媽還掉起了眼淚。
看這情況,立刻和好基本不可能了,恰好,姨媽打來電話,我趕緊將老媽送了過去。踅回身再回家,老爸正一個人在廚房煎雞蛋呢。看到我,如出一轍的,也是控訴:“我都這樣了,你媽還如此對我,我是沒法兒繼續和她湊合下去了。”
“媽媽也真是,太任性了。”
聽我也不向著老媽,老爸更來勁了:“受了她一輩子的氣了,老了還想欺負我,沒門兒。”
看著老爸揭竿而起的樣子,我忍俊不禁,噗嗤一聲又樂了。不過是家庭內部矛盾,可看老爺子那氣勢,倒好像要真的不共戴天似的。
橫了一輩子的老太太
老爸老媽這一輩子如果拍成電視劇,最恰當的題目應該是《急性子女人和慢性子男人的愛情》。
老媽是家中的獨生女,從小就傲嬌任性,結了婚雖然十八般武藝都拿得起來,可那點火就著的脾氣也真夠人受的。老爸呢,性格溫和,人也老實,家裏家外,永遠都是一副不急不慌的樣子。
性格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樣,很多時候,一點芝麻粒兒大的小事兒,老媽說起來就是火燒眉毛,而隻要無關人命,再大的事兒到了老爸這裏,也都是毛毛雨了。
這樣性格的兩個人擠在同一個屋簷下,吵架自然在所難免。好在任何鬥爭都是有終點的,漸漸的,家裏的戰爭和爭吵少了,不是矛盾解決,而是東風壓倒西風,老爸服軟了。
“女人嘛,頭發長見識短,我才不和她一般見識。”偶爾被別人取笑“妻管嚴”,老爸總是這樣解釋。不過,在我看來,老爸的“服軟”更多是對老媽的欽佩。
我上小學那陣兒,爸媽同時從原來的工廠下崗,走投無路的當兒,是老媽鐵肩擔道義擔起了養家的重擔。那時候她也就三十多歲,一個人南下廣州批發服裝,回來再起早貪黑地在街市上擺攤叫賣。爸爸雖然也想幫忙,可老實如他,出一趟門居然被人騙了全部貨款。之後,老媽也就隻讓他當個替補隊員幫自己看攤兒了。
憑借著練攤兒的收入,不僅供我順利讀完了大學,家裏還買了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老媽在家裏愈發說一不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