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妨變得有趣些(1 / 1)

不妨變得有趣些

雙行線

作者:沫沫

前幾天,聽到一位曾經是微博控的友人,無奈地聊起了關於“照相家”的事。為何叫照相家?她說,現在的人到哪兒旅行,一座橋、一家酒店、一餐飯,立馬發微博,所以叫“照相家”,因為都是朋友,看到了還不能不評論,結果是看這些照相家的照片看得想吐,實在是沒勁透了……

聽到這裏,我忍不住樂了,想起了另一個場景:有一個人隨身帶著小本,他坐了250次飛機,一一記下了年月日,航班號,座位號,出發地,目的地,裏程,還有鄰座的性別,職業,或者聯係方式……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人,有幾個飛機鄰座還和他成了朋友,因為百年才修得同機飛嘛。這個記錄和分享有些人生的況味在裏麵,他是個有心人。這個記錄成為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還有一個文人,記錄微博的方式很別致,他是記錄節氣和古老的習俗,一天天記錄下去,結集成了一本書。這本節氣的書被我放在床頭,隨意翻翻,風雲雨雪,傳統懷舊,一樹一花,趣味清歡撲麵而來……

還看到一個記錄,拍同一地點,相同的兩個人:20年前,是老人推坐在童車裏的孫子,20年後,是上了大學的孫子推坐在輪椅裏的老人,20年時光,兩個人倒了個兒,歲月,年輪,親情,滄海桑田,種種情緒撲麵而來,這樣的記錄真的有滋味……

中秋節的晚上去賞月,發現兩家人很有意思,在一棟老房子的頂層平台,鋪開野餐墊,帶了紅酒,小吃,望遠鏡,大人小孩,其樂融融,慎重其事地賞月。對麵的遠山,桂花的香氣,那一晚的月亮又大又圓……也是在中秋的晚上,還看到幾個中年校友帶著帳篷回到母校老房子的樓頂,在月色正好的地方露營,回到青春,這個創意真是好,分享,交流,團聚,在空寂的地方好好地停頓,享受月圓之夜和第二天黎明的日出。

正好昨天聽到一個電視講座,也很有意思。徐靜蕾一上台就說,你們都看出我很緊張,除了表演,我講話不行,一上台我腦袋就是一片空白。她還講起自己的“糗事”:某一天,一個電影年會頒獎,人家讓她主持,她推辭半天,說自己不會主持,可人家不相信,她隻得硬著頭皮答應,背了半天台詞,可是一上台,除了開頭和結尾,中間的全部忘掉,又是一片空白,她說她下台的時候有抱頭鼠竄的感覺……說實話,聽到這裏,我忍不住發笑,覺得她是個很真實的人。她說,人都有長處短處,沒必要遮掩自己的短處,不擅長就是不擅長,她的擅長在表演。

你向別人傳遞什麼?空話大話千篇一律?炫耀的口水照片?有意思的事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我們沒辦法變得強大,不妨變得有趣些。

(摘自《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