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漢服社,它並不是在孫尚香手裏創立的,孫尚香隻是第三任的社長,但漢服社卻算是在她手裏發揚光大的。
第一代社長是個單純喜歡漢服和漢文化的妹子,她最大的成就是將大學裏所有喜歡漢服和漢文化的人聚集起來,組建起了最初的漢服社。
那時候的漢服社活動很簡單,就是每周一個固定時間,大家有空的都來社團申請的小活動室一起聊天,說說漢服說說漢文化,或是穿上自己攢下的漢服,像過家家一樣的模仿古人古禮。
那時的漢服社很單純的因為喜愛漢文化而存在,社長並不擅長經營社團,經費基本都是靠社團成員提交一點會員費,或是向學校申請,質量好的成套的漢服幾乎是鎮宅一樣的存在,沒人舍得穿。
第二代社長接手後就為經費各種奔波,想方設法的搞經費。四處找企業、單位拉讚助,但那時候的漢服社名氣不大,各企業、單位在漢服社身上看不到讚助的好處,很難有願意提供經費幫助的。
然後就是第三代社長孫尚香了。
她剛進社團不久,因為思路活,敢做敢拚,願意為社團付出,第二代社長就把她當接班人帶在身邊,那段時期可以說是漢服社發展最迅猛的時間。
一句老話叫做“打鐵還需自身硬”,孫尚香覺得,一個社團想要發展好,首先就必須要有自身的魅力,才能夠吸引住人。
漢服不夠,買又太貴了,孫尚香就想辦法找上COSPLAY社團(KJ大學叫CAD動漫社,簡稱動漫社),自己購置布料,請他們服裝道具化妝組的人幫忙做成漢服,社團付手工費——以至於現在KJ大學動漫社的服道化組成員是以擅長古裝出名。
衣服有了,孫尚香請舞蹈老師幫忙排古裝舞,練好了就在各大商場舉辦活動的時候,專門去人家門口的廣場上義演,幾次下來,名氣就出來了,這個時候要請她們表演就要出紅包費了。收到紅包費後,一半給跳舞的妹子作辛苦費,一半作為社團經費。
經費有了,在孫尚香的主張下,先把漢服社的文化檔次向上提升,購買大量的漢文化書籍,收集相關的資料文獻,邀請名家講課。
然後高質量的文化底蘊吸引了更多漢文化的愛好者加入,一起為漢服社添磚加瓦。
第二代社長最大的貢獻就是她的大氣,她挖掘了孫尚香,帶領了孫尚香,聽取孫尚香的意見並任其發展,在孫尚香的風頭蓋過自己時,幹脆拱手讓賢。
當孫尚香正式接手漢服社的時候,漢服社已經正式發展起來了。
現在的漢服社擁有自己的辦公室,活動室、服裝室、學習室、文獻圖書室各一間,比起人家整個社團隻有一個活動室簡直算得上是大土豪了。
漢服社曾多次在校園活動中表演節目,其中有展現漢服文化的,根據曆史依據編排的“雲門大卷”、“七盤舞”、“儺(nuo挪)舞”、“蘭陵王”等等,也有隻是表演性質的,與舞蹈老師編排的“雲裳舞”、“蠻腰”、“美人裾”等等。
有的舞曲還受邀參加過省級彙演,上過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