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覺與悟覺(2)(1 / 3)

巴爾紮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人的命運是怎樣形成的呢?基本規律是: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就是命運形成的法則。在這個法則裏,思想擺在首位,命運發源於思想,決定於思想。一個人有什麼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毛澤東憂國憂民的思想,決定了他一生為國為民浴血奮鬥,實踐了大寫的人生。希特勒想統治世界,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他本人也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比爾·蓋茨有讓計算機進入每個家庭的思想,開創了網絡世界,把人類帶入了新的文明。從這些事例中,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你想幹什麼,就能幹成什麼。這個“想”恰恰是人生的靈魂。問題是看你是正想邪想,正想便成正麵人,邪想便是邪惡人。同時要看你的思想力大小程度,偉大的思想造就偉大的人,平凡的思想隻能造就平凡的人,邪惡的思想必然造就邪惡的人。

西方社會一位偉大的哲學家認為,如果思想是快樂的,我們的生活當然就是快樂的;如果腦子裏想得很淒慘,我們的生活就會很淒慘;如果有恐懼的想法,我們的心理就會產生恐懼;如果有病態的思想,人的行為就會脫離正常的軌道;如果經常想的是失敗,我們就注定要失敗;如果想得開心,我們就會做得開心。

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並不是智者才會思考,而是思考造就了智慧。思考得越多越聰明,處理事情也會越全麵。思考並不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如果遇到事情不思考,隻會將事情弄得一團糟。當我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理清思路。比如許多人學習很努力,但是卻沒有成效。這時候,你就該檢查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出現了問題,時間安排得是否恰當,再分析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找出病根,對症下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生活也是如此。

4真正的覺悟,是放棄追尋外在世界的財富,而開始追尋內心世界的真正財富

一個人真正的成功,除了創造財富以外還應當包括對心靈的關注,也就是對身心調和的重視。如果我們真的很有錢,事業有成,人生順遂,那麼這時內心一定會有一個強烈的直覺告訴我們,除非擁有充實的心靈,否則人生就了無意義。

財富是什麼?這很難回答。有些人浮沉商海,拚搏半世,掙下金山銀山,卻常在夜深人靜時孤守一顆悲淒的內心;有些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卻能對月當歌,把酒臨風,笑對人生的起落。財富不是一言可盡的事物,而是一種心靈的感受。

在西方有三本書被稱為世界三大財富著作:《財富》、《思考致富》、《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財富》一書中曾提到:“對財富的渴望實際上是對更有錢、更富足、更豐富的生活、更有意義的人生的一種向往。在我們的生活中三個方麵的和諧發展是我們生活的主要動力:健康的身體、健全的心智、愉悅的靈魂。我們為了自己的身體的生存而活,為了我們的心智而活,為了我們的靈魂而活。假如它們其中的一個被從整個生活中和經曆中切斷,身體、精神還是靈魂,那麼沒有一個能得到全麵的發展。因此,真正美好的生活意味人的身體、心智和靈魂能全麵、和諧發展。”

生命的最大財富是心靈的富足,人們的任何追求應該以追求心靈的富足為最終目標。這並不是說不去追求物質財富,但任何對於物質財富和欲望的追求都應該回歸到心靈富足的層次才有意義。心靈的富足是一種美,這種美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是一種把生命融進詩意的壯舉。

現在有一種“心靈超市”正在悄然升起。心靈超市,始於2004年的丹麥,是一間為了讓消費者加強思考,並讓購物這件事更有意義的商店。商店的產品包裝低調而簡單,最大的特色是“空”。空瓶子、空盒子等,被稱之為“想象商品”。商店販賣的是以“個人”、“社會”和“環境”三大類別的“心靈補給品”。

從外表看,這些瓶子再普通不過了,並且都是空的。但拿起瓶子仔細一看,便會發現上麵粘貼有不同內容的標簽,如“每天多點儒家思想”、“暫停一下”、“中庸”、“如何放手”、“安全感”等等,標簽一共有關於情感、社會等43個不同的主題。設計“心靈超市”的瓶子,大部分采用環保材料製成,標價從10元至100元不等,標價是依據瓶子的成本,而不是依據標簽主題來確定的。對於這種有點“另類”的“心靈超市”,人們褒貶不一。設計者麥茲先生說,心靈超市是期望通過一些主題概念的提煉,提示人們去關注、去思考他們本應該關注卻又忽視了的一些東西。在工作、生活快節奏的都市中,人們如同一隻隻身不由己不停旋轉的陀螺,無法停下,從而忽略了一些珍貴的東西,比如情感、意識還有品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