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適應有利交談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交往的小範圍,在這個小範圍中,彼此間的交流比較默契,隨便,很容易產生相互間的昵稱。這種昵稱也就是通常說的暗語。
使用昵稱給人一種歸屬感,也能增進彼此間情感的交流,再者,圈子外的人也不容易介入。正因如此,它才被得到普遍的使用。
然而,它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當你還在圈外時,心裏就會產生“為什麼不讓我走進他們之中”的想法。朋友,其實你應該懂得“忍耐”的含義,隻有耐心地走過被“漠視”的階段,圈內人才會讓你融進他們的歡樂之中。這種高度的適應性,才是你與人融洽交往的法寶。
應該說,慣用語和流行語使用得好,也會增進你與別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使用這種語言的好壞程度,則是由你的處世經驗來決定的。根據我們觀察,一般來說30歲以上的男性,大部分操作起慣用語來都比較熟練,而涉世之初的青年男女則差了一大截,尤其是女孩。
在當今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走進社會,融人時代的洪流之中。
那麼,隻有抱著努力使自己適應社會需要的觀念,接受任何對自己有所幫助的新事物,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站穩腳跟。
講求工作實效是今天的時代特色,這種公事性的慣用語不但有節省時間的長處,說不定還能帶來工作上的效率。因此,學會使用公事性的慣用語是很有益處的。年輕人不太適應使用慣用語,但雙流行語則往往使用得比較好。他們能夠在不長的時間裏就從電影、電視、收音機……等傳播渠道中,將其學會並發揮得淋漓盡致,使流行語在社會的各個階層流傳開來。
確切地說,無論是誰使用流行語,都能或多或少地增加談話的融洽氣氛。因為這種語言能夠使雙方的思想更易溝通,亦可增強會話中的輕鬆感和節奏感,沒有人會不喜歡。
總之一句話,聽人說話本是一種享受,但如果說者的表達能力不夠,反而會給聽者帶來厭惡感。
因此,若想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善言人,你就應該具備很好的適應性,使自己的語言緊跟時代前進的腳步,用這一法寶去融洽你的人際關係。
多與陌生人交談
和不認識的人說話,是訓練自己語言能力的一種好方法。
也許你會感到好笑:“我又不認識他,怎麼和他說得上話?”正是因為不認識,才能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
比如,你在火車上,想與鄰座的乘客交談,這當然是一件不好開口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他會在什麼地方下車,也不了解他是否善談;更不知道他是否願意與你交談。
那麼,當你冒昧地開口後,他會是一種什麼樣的表情……這些都是你必須在問話前就要考慮到的。
所以,和陌生人交談確實是一門大學問。
雖然和陌生人交談很不容易,但是我們還是應該主動地與陌生人交談。可萬事開頭難哪,怎樣才能讓他對你的話題感興趣呢?我想,你可用“很冒失的問一句,你去哪裏?”來打開話題,或者是以自我介紹的方式導出話題;也可以從當時的情景中尋找話題,比如:“這叫什麼河?真美!您以前經過這裏嗎?”
其實,沿途經過的名勝古跡,山水風光等,就是旅途中最好的交談內容。
當然,你也完全可以從其它的“話題’中尋找交談的資料。
在車上與鄰座的陌生人交談,所麵對的隻是一個人,與擔任主持人,每天都必須與眾多的陌生人交談相比,就要容易得多。
對於一個口齒不伶俐的人來說,幹主持簡直就是癡心妄想。所以,主持人的工作才顯得那麼顯赫,才令許多人既羨慕而又沒有勇氣大膽應聘。其實,“隻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隻要你有誌於主持人,並肯潛下心來鑽研,那麼,說不定什麼時候,原本不怎麼能言會道的你就成為一個合格的主持人了。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若想達到合格的標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要有隨機應變的靈敏性;要有幽默、風趣的說話技巧;要有掌握會議時間的控製方法;要有維持會場秩序的能力;要有安排會議程序籌備所需資料,準備必需器材,決定開會場地的能力;還要有對會議的進行程序,所必須做成記錄的能力。
除此以外,身為主持人,還應該懂得主持工作常用的術語。如開場白、致詞、發言、結束語、答謝詞等等。
你肯定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吧?若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主持人,絕不是僅僅知道這些文字上的理論就行的,而是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加勤奮,理論加實踐的反複磨煉,並在多方麵的知識領域裏進遊,一而再、再而三地從中得到感悟並升華成為自己的主持風格,就像著名主持人趙忠祥、白岩鬆等,觀眾們看他們的主持既感到是一種享受,又能從中受到啟迪,隻有達到了這樣的程度,才能算是成功的主持人。
當然,做主持人隻是少數人的事,我隻是以此來激發你與陌生人交談的勇氣。因為在生活裏,用與陌生人交談來鍛煉我們的語言能力,確實是很有作用的。
學會“自聽”與“自問”
在日常生活中,我敢斷定你經常有說錯話而又不自知的時候,因為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時常遇到的問題。比如說:叫錯很熟悉的人的名字,想要拿榔頭卻又說成了拿剪刀……不消說,這是“說話不經大腦”犯的錯。
因此我建議,為了盡量避免這類錯誤的發生,你在聽他人說話的同時也聽聽自己說話。
運用“自聽法”的好處很多,能夠聽出自己的話題是否循序漸進;能夠聽出自己說話是否偏離了話題;能夠聽出言語是否冗長羅嚷;能夠聽出所表述的內容是否符合聽者的興趣;能夠聽出自己的言談是否太深奧;能夠聽出話旨是否清晰;能夠聽出是否有遺漏話題之處;還能夠聽出是否忘記了強調話題的重點。
有了這麼多的“能夠”,我想,你總該因為它的作用而決定適用它了。
一個“會說話”的人,僅僅掌握“自聽法”還不夠,還應該掌握“自問”的招式。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高興時喜形於色,悲哀時垂頭喪氣,這是正常人的本性。
然而,得意不可忘形,憂傷也別頹廢,“發乎情,止於禮”才可使自己的情緒控製得不落人笑柄。而運用自問法,就是控製情緒的最佳方式。
當你緊張時,問問自己:“我的腳是否在顫抖?”
當你生氣時,問問自己:“我的臉是否很憤怒?”
當你慌張時,問問自己:“我有沒有不自然的表情?”
當你不順心時,問問自己:“我是否很消沉?很沒精神?”
當你快樂時,問問自己:“我是否在與人同樂?有沒有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當你做出了成績時,問問自己:“我是否有些得意忘形?”
常用這種自問法來約束自己的語言,相信你與他人之間的交往就會更融洽,你將獲得良好的人緣關係。
看他的反應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你的話題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讓聽者愉快地接受,這個結論你隻有從聽者的反應狀況中才能得知。
然而,我們以何種標準來判斷聽者的反應如何呢?我可以提示你幾種判斷的方法。
假若聽者的反應是下麵幾點,那麼,就表示你的話題頗有吸引力,可以引起聽者共鳴。
(1)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你說話;
(2)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參與討論;
(3)不少聽者在做記錄;
(4)開“小會”的現象很少;
(5)聽者的麵部表情很滿意。
相反,若是聽者的態度是以下幾點的話,你就有必要反省了。
(1)聽者的神情遊離;
(2)你的話題無人響應或提出問題討論;
(3)聽者席上竊竊私語的人很多;
(4)有人不停地看表,露出煩躁的神情。
(5)對你的發言聽者毫無反應。
如果你遇到以上的場麵,除了能以幽默的笑料調節氣氛,轉換話題外,別無他法。如無此特長,那就結束你的話題,免得耽誤大家的時間。
除了上麵所說的,還有一個問題你不能忽視,就是在普通的場合說話時,往往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幹擾,比如電話響了,汽車開過來了、工廠的機器聲或其他如音樂聲等,這些幹擾笑話出其不意地令你防不勝防,把你正談在興頭上的話題打斷。
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你怎麼處理呢?
我覺得應該這樣來處理:當聽者的注意力被外來的事物分散時,如果聽者不多,問題自然不大,如果聽者是一個群體,那你就得撓頭皮了。此時,你隻有中斷說話,靜觀事態的發展後再提高音量繼續話題;要不,你就在話題中適當摻雜輕鬆的笑料,借此方式,再將話題引回到你要說的正題中來。
例如:你在說話的時候,因警車的警笛聲引起騷動,此時,你不妨也很在意地說:“好像是抓到小偷了,聽聲音像是從我家方向開過來的……老天保佑,但願我家沒遭劫……”然後你可繼續說:“好啦,別去猜那小偷盜了什麼,我們言歸正傳……”
若是你熟練地掌握了這樣的說話技巧,那麼,什麼樣的騷動你又不能輕易地平息它呢?
總之,話是說給別人聽的,你說的話別人不願聽,等於沒說,你說的話別人聽了以後沒什麼反應,也等於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