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上,葉母暴躁,葉父口拙,也隻有葉書才會不厭其煩地,把事情細細剝碎了講給葉安聽。
葉書愛看書,腦子聰明,從小就很有想法。反正葉安從小沒見過葉書的成績下過前三,區別不過是年級前三或者班級前三而已。到了中學和高中,因為學力的影響大了,意外因素的影響小了,他成績就更穩定了,幾乎每次大考都是榜首。
但是說句實話,小時候的葉安對於葉書成績好這件事,並沒有很深的競爭意識。他小時候心野,不喜歡坐在教室裏一天都不動就隻為了讀書,對於別人的成績比他好也沒有特別的挫敗感,往往很快就放棄了,是典型的差生思維。
當周圍的大部分人都比你成績優異時,身邊多一個成績優異的哥哥仿佛也沒什麼區別。而且葉書和他還不同級,某種意義上還和他屬於同一陣營。至於比較這件事,葉母比葉安更不喜歡聽到別人比較自家的兩個兒子,所以葉安反而沒什麼壓力。
而且葉安其實一直都很聰明。他一直都隻是不喜歡學習,而並非學不會。在他內心,學習這種事隻要他想就一定能學得很好,事實也確實如此,偶爾臨到考試時被葉書強拉著惡補幾天,他往往也能考出很好的成績,所以葉安沒什麼緊張感。
可惜人生總是有很多意外。
突如其來的車禍打亂了兄弟倆的人生,喪親的悲傷和痛苦隻是苦難的一部分。葉書甚至來不及沉浸在悲傷之中,就要開始麵對生活的壓力。
葉書會輟學……是葉安這一生都沒有辦法想明白的選擇。
因為無論怎麼想,都是他輟學更加合理吧?葉安成績不好,也不喜歡讀書。如果就那樣輟學進入社會的話,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但是葉書的看法卻正好相反。他無論如何不肯讓葉安輟學,哪怕在成績上來說,他和葉安幾乎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葉書認為自己已經有決定自己未來的能力,即使不再讀書,他也不會失去方向,但是葉安不同。
如果葉安不讀書,他也許就再也不會有讀書的機會。
在這點上來說,未成年的葉安完全無法違逆已經算是半個成人的葉書,尤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葉書從小在他心裏就有威信。
所以葉安隻能繼續讀下去。葉書的輟學讓他再也沒有退路,才知道在生活的壓力麵前,他竟然也是可以變得那樣努力的。
生活的每一刻都變得無比難熬,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他會想起自己的哥哥現在正在快餐店辛苦地打著零工,而那樣的壓力讓他再也無法輕鬆地麵對考試和習題……晚上在家學習的時候,秒針一步一步走過一圈又一圈,葉安時不時望一眼窗外,想著葉書這時候大概還在幹活,在剛開始的時候甚至會一邊做題一邊哭。
然而一邊哭,卻還是逼迫著自己更加用心地學習。
因為這是哥哥用他的前途換來的。
可是即使如此,當夜晚葉書拿著鑰匙開門進來的時候,卻還會第一時間來看他,問他有沒有什麼題不會做,然後給他細心講解。
大概就是從那時開始,葉安覺得,自己對葉書存在了責任。
他知道自己很弱,非常弱。但是即使如此,被兄長讓出了機會的自己,也應該變得更強——強到有一天可以反過來照顧哥哥,支持哥哥。不但如此,他應該負擔起哥哥的未來。葉書本來應該會有很好的前途,那樣他自然不是用未來的生活而發愁的。
可是高中沒讀完就輟學了的葉書,真的還會有前途可言嗎?
抱著這樣的念頭,葉安拿出了十二分的衝勁讀書。他甚至很有些傻氣地計劃好了給葉書存老婆本的事情。
他那時候並沒有想過很多其它的事情,是一心一意地想著有一天要報答哥哥的。而這個想法,一直延續到了季微白的出現。
那是他第一次知道……或者意識到,原來男人和男人也是能在一起的。或者更準確地說,原來他哥哥竟然也有可能會跟男人在一起的。
這個認知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