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費指南(續)
禮尚往來
居家過日子,人情交往、禮尚往來是必不可少的。親戚朋友的婚喪嫁娶,同學同事的友好往來,上司領導的人事應酬,生意夥伴的業務往來,都離不開一個“禮”字。要知禮、行禮更要送禮。家庭在人情禮儀上的消費開支成為家庭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適度的人情禮儀消費有助於增進家庭的對外交往,為家庭提供寬鬆友好的發展空間,但如果不顧家庭實際,盲目跟風,講排場,擺闊氣,就會給家庭經濟造成很大的負擔。新世紀裏,家庭的人情禮儀消費應該增添新的、更健康的內容。
禮尚往來不可少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交往有約定俗成的禮儀規範,講究禮尚往來,從而造就了和睦、友好、和諧的人情氛圍。適當的人情禮儀消費對增進人情交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聯絡感情
人們常說:“有來無往非禮也。”人與人之間交往,傳遞情感有時必須通過一定的禮物來實現。彼此深愛的戀人要贈送戒指或鮮花表達愛慕之情;久未謀麵的朋友可贈送一份特別的禮物表示牽掛;宴請賓朋更是聯絡感情的好方式。如今,在一些大都市越來越多的人以家庭宴會的形式和家人團聚共享家庭的溫情。人的情感必須以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花錢消費自然是最直接的方式。
2促進合作
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事業成功,隻有15%是由他的專業技術決定的,另外的85%,則要靠人際關係。開創良好的人際氛圍少不了以禮相待,創造一切機會表達自己的心願,聯絡事業上的合作夥伴。如,約朋友去保齡球館、高爾夫球場談生意是非常恰當的消費方式,將工作與休閑娛樂結合起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定的人情禮儀消費為依托的社交活動可以充分地展現自我、充實自我、發展自我,廣結良緣發展事業。
3調節關係
人際關係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極為重要的關係。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就會因為無法滿足個人的歸屬、受新生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高層次的需要而悵然若失、惶惶不安,甚至行為變異。無論是在單位還是與鄰裏的關係緊張、混亂都是讓人沮喪的事情。為了建立和維係健康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有許許多多的措施和手段。如贈送卡片鮮花表示道歉、宴請朋友舉杯言歡,這都是生活中的常事。人際關係中出現了不和諧、或者需要做出新的調整,往往都需要借助於一定的禮儀形式、禮儀活動去化解矛盾、建立新的關係。互不相識、了解卻又需要合作的人,往往經過宴請、聯誼、聯歡而開始建立新關係。
4塑造形象
家庭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家庭形象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會為家庭成員的生存和發展創造各種便利條件。家庭的人情交往和禮尚往來往往體現著家庭的良好素養和形象。
人情禮儀消費誤區
1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這是很多人奉行的禮儀名言。這“禮”不是一定的禮儀規範,而是指金錢或物質的東西,多為貴重物品。求人辦事不能空手套白狼,當然要送最實惠的禮物,現金、黃金珠 寶,總之要投人所好。這條規則使送禮的人傾盡所有,不惜血本,使收禮的人味口越來越大,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樣的“禮儀消費”已經成為社會頑症,勞民傷財、滋養腐化,是人情禮儀消費的一大誤區。
2講排場,比闊氣
很多家庭不惜花血本擺宴請人,過時過節、生辰壽誕、婚喪嫁娶總要粉墨登場,以展示家庭的闊綽、富足,真是勞民又傷財,造成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原本在自家可以擺的宴要挪到四星級的酒店,隻為講個排場、爭口氣。消費心理嚴重扭曲,給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甚至一時無法承受。這種脫離家庭收入實際,打腫臉充胖子的消費行為是家庭人情消費的另一誤區。
3隨大流,送人情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家庭的“送禮風”越刮越大,愈演愈烈,名目繁多。例如,娶媳婦、嫁女兒、生孩子、賀壽星、建新房等等都要鋪排一番,舊俗加上新禮,另人應接不暇。加上“禮價”上漲,一二十元拿不出手,近百元還算是“小兒科”,起碼要百元以上才算是入主流,至使很多家庭無以負擔龐大的禮金支出而苦不堪言,這種禮實在隨不得。
樹立正確的禮儀消費觀
1禮儀重在禮義
禮儀一詞,若細加研究,應當包括禮與儀兩個方麵,禮是禮義,是一種主觀道德觀念,儀是反映禮義的儀式儀節。禮儀產生於義而合乎禮。禮義是實質,禮儀是外在表現形式,因此人情禮儀消費的恰當與否應當以傳達的禮義為標準,而不能以金錢或物質為標準。
2禮儀消費要恰當、適宜
禮儀講究一個為人處事要適宜。“禮之用,和為貴”,這裏的“和”,也就是說要適合、恰到好處。禮的作用,以遇事做得恰當為貴。禮儀消費更要做到恰到好處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如,情人節為女友送一張卡、一束鮮花要比其他物品更恰當;有時花一樣的錢,往往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正所謂花錢要花在點子上,送禮要送到人的心坎上,禮輕情誼重,隻要送得恰當,不在錢多錢少。
3禮儀消費摒棄舊俗,提倡時代新內容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禮儀規範,有的帶有很多封建糟粕的性質,如親人去世後“講究”又“排場”的殯葬活動;除了擺闊、炫耀之外別無現實意義,勞民又傷財。新時代禮儀消費當然也應該有新的、時代的內容,如父母辛勞一生,到晚年,子女可以為其安排各種旅遊項目,參加老年旅行團,開眼界,闊心胸,子女的一片孝心盡在旅遊消費中。
親友之間日常的人情禮儀消費
中國古人講“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詩經》上也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家庭成員之間和親友之間血脈相連,常來常往是必需,平時多聯絡,有應急之需時方好開口。逢年過節,互贈禮物,是情感的物化。發自內心的贈予,也是一種感情誠摯的交流。在家庭的交際中,拜訪親友時帶上些小小的禮物是經常遇到的事。送禮也有一定的講究需注意。
1禮輕情意重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在家庭親友的交際中,以薄禮淳樸為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在家庭親友的交際中,送厚禮有弊無利,一方麵是自己在經濟上難以支持,另一方麵也會使其他親友難堪。此外,禮過重意味著人家一定要還禮,你再去人家容易給人以付債的感覺。
2禮從宜,使從俗
《禮記》上說的這句話是講,禮尚往來,貴在適宜;禮品置辦,應當適合當時、當地、當事人的風俗習慣。如果婚喪、祝壽與祝生子以及喬遷等事送同樣的禮,那就成問題了。
此外,送禮還應防止觸忌。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文明古國,在送禮時應考慮民族風俗特點。給非病的親友送藥品,給年長多病或剛剛離休的人送鍾表等都會犯忌,是十分不恰當的。
3新穎與實用
家庭成員到外地出差、旅遊,買回些最能代表當地特色的土特產孝敬長輩,分贈親友是應當的,但如能配以當地獨有的實用物品,那樣既可滿足實用心理,又可作長久紀念。家庭成員之間沒有太多的利益關係,更應該考慮實用的原則。為年老的父母買保健用品最適宜,強身又健體,隻要親情在心,買最具實用價值的東西是不成問題的。
4通用的選擇
在家庭的交際中,有些親友的禮品很不好選。給這些親友送禮可以從側麵打聽一下他需要什麼,或抽時間去觀察一番,親友意外收到自己喜歡而適用的東西,一定會非常高興,對同輩而關係又特別好的親友,可以邀請他一起去買,此種方式要視親友的關係遠近而定,否則就失去送禮的意義了。當然如果實在選不出特別合適的禮物,那最通用的選擇就是送些營養食品或送瓶酒。反正食品誰都可以吃。酒不怕放、自己不喝,待客也用得上。
探望病人的禮儀消費
家人、親友生病時,去醫院或家中看望他們是人之常情,也是家庭交際的重要內容之一。探望病人,可使病人和家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同時也可以加深了解增進感情。
人在生病時,情緒波動較大。特別是那些住院治療或長期臥床的病人,常會感到寂寞、孤獨,心理上的壓力較大,顧慮重重、思想紊亂。因此,探望病人時,應了解病人的特點,關懷和安慰病人,使他們精神上振作起來,減輕心理負擔,心情愉快,戰勝病疾。危難時才見真情,買鮮花、保健食品以示對病人的安慰都是很必要的。
看望病人時,可帶些滋補食品、飲料給病人。但所帶的物品應根據病人病情有選擇地帶。不論病情,凡補即帶的方案是會鬧笑話的,有時還會引起不良後果。
1探望發高燒的病人
探望發高燒的病人,可送有生津止渴作用的西瓜、生梨、鮮藕、桔子或桔子汁等。高熱病人出汗多,排鉀增加,西瓜、桔子、生梨中含較多的鉀,可以補其不足。
2探望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
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特別是伴有咽痛、嗆咳的病人,可送有潤肺止咳功用的生梨。對患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的病人,可送有補肺益腎作用的核桃。對咳血的病人,可送有利於養陰補肺的白木耳和有止血功能的黑木耳。
3探望腹瀉的病人
探望腹瀉的病人,可送蘋果、楊梅、石榴等水果,這些水果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對於久瀉不止的病人,可送有健脾止瀉功用的蓮心、百合、藕粉等食品。
4探望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
要送有降壓、軟化血管的效果的山楂、桔子、蜂蜜等食品。
5探望肝炎病人
可送些新鮮水果或營養豐富的雞蛋、魚、麥乳精、蜂蜜等。對於慢性肝炎病人,最好送甲魚。甲魚含豐富的蛋白質,有養陰清熱的功能,對慢性肝炎的恢複有益。
此外,探望外科手術後的病人,可送些肉骨頭、雞蛋、奶粉、魚等營養豐富、易消化、含鈣質較多的食物;探望癌症病人,可送人參米仁、奶粉、水果等;探望產婦可送雞蛋、雞魚、蝦等食物;探望腎炎病人,不宜帶含有動物蛋白質的食物;探望糖尿病病人,不宜帶各種糖果、甜點、水果、果露汁等含糖食品;探望胃病病人,不宜帶桔子汁、楊梅、桔子、奶油蛋糕等。
總之,探望病人要依據病人的病症、病情來選購滋補品,如果能為病人帶去一束鮮花,不但可以增加病房的美和活力,而且可以使病人心情愉悅,病情徒減幾分。
家庭聚會:新的消費熱點
家庭人情禮儀消費除了購物贈物之外,如今又有了新的消費時尚,舉辦各種形式的家庭聚會。隨著人們生活和居住條件的改善,家庭組織小型的社交活動成為新的時尚,家庭可依據舉辦的目的,確定具體的花費開銷、規模。這種消費方式不拘一格、花費不多,如果組織得好,可增進親友的感情;如果能邀同事、合作夥伴參加,又可增進彼此的了解,協調彼此關係,一舉而兩得。
家庭聚會雖然不像大團體的聚會那樣有許多程序和儀式,但也應考慮周到。
首先,要確定參加的人數。家庭聚會要考慮自己家庭的住房條件,根據實際條件確定人數。然後,根據人數、規模、聚會的內容,置辦相應的食品、器械等,如在家裏搞小型的招待會,應準備好招待客人用的糖果、食品、進行娛樂活動的器材。組織家庭聚會應善始善終,一般來說,活動應在最高潮要過還未過的時候結束,親友們興致勃勃,希望下次再來、再聚。舉辦家庭交際聚會的形式多種多樣。
1家庭聚餐
家庭聚餐規模可大可小,不必考慮宴席的程序、規範、采用的形式應親切、自然、充滿生活氣息。所以它是家庭交際中常常采用的一種形式。家庭聚餐可以在家舉行,主人親自燒幾樣拿手好菜,展現自己的廚藝,也可以選擇一些環境優雅、飯菜可口、價錢適宜的飲店、餐館去集體就餐,省去了準備的煩瑣和考慮不周,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2生日聚會
生日聚會,一般安排在晚上較好,內容也可以包括進餐。生日蠟燭和蛋糕是生日聚會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聚會時,生日的主人應提前到達迎候來賓。聚會開始,可以先點燃生日蠟燭,由推選的代表致答詞並把生日蛋糕切開送給客人。當然,以“長壽麵”進餐也很有意義。而且這也是我國的傳統。如果中、西餐都有,更有興味。
3家庭音樂會
工作學習之餘,共同欣賞音樂,既可提高欣賞情趣,又是一種積極性的休息。
家庭音樂會可以自演,幾個親戚和好友聚在一起吹、拉、彈、唱、各獻技藝;也可以欣賞音樂,錄音機現已普遍進入家庭,灌製幾盤音樂帶做留念必不可少。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共同欣賞,分享快樂,也是增進感情的一種方式。目前,錄像機普遍進入家庭,自己手中有盤好錄相帶,邀請親友一同來欣賞,這已成為家庭交際的另一種形式,聚會其間再搭配以糖果食品,將更加有趣味。
4家庭舞會
舉辦家庭舞會,形式活潑、輕鬆、愉快。舉辦時,邀請的客人中男女比例應大體相等。辦舞會時,家庭的環境可做適當的裝飾,以增加氣氛。辦好家庭舞會,音樂和音響是重要的條件,舞會前應選擇好舞曲,否則,臨時現找錄音機停停放放、影響氣氛。另外,跳舞及全身運動,容易出汗口渴。因此應準備好飲料和毛巾。如果請的客人中有會彈吉他、電子琴的,讓他們現場伴奏,效果一定會很好。
5遊覽活動
到公園遊玩或短途旅行,也是家庭交際的方式之一。在這類活動中,應買好飲料、食品備不時之需,膠卷更是必備的,應乘興拍些照片,把盡情歡聚的場麵記錄下來,使之為日後的生活帶來美好的回憶。組織這類活動,應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注意天氣情況變化,帶好必須的食品和用品。
生辰壽誕中的人情禮儀消費
嬰兒誕生,對一個家庭來說可謂是件大事,通常都要慶賀一番。因為生日記載著人在人生道路上經過的時間曆程。因此,家庭對誕辰的紀念活動都比較重視,從嬰兒的誕生到老年人的壽辰尤為看重,慶祝活動也較為隆重,作為舉辦方,各種花費開銷必不可少,而被邀請的一方也少不了要破費一番,人情難免,禮尚往來嘛。
1嬰兒誕生
嬰兒的生日或對嬰兒誕生的慶祝,一般說日期沒有定數,傳統習慣一般選在小孩出生三日叫“做三朝”,也可選在“九日”叫“做九朝”,或在滿月那天“做滿月”,百日那天“做百日”。慶祝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舉辦餅筵,用甜酒、餅幹、麵條等食品招待前來賀喜的親友,也可以按地方上傳統習俗,給親友們送塗上紅記的雞蛋、或糖果,還可以設宴慶祝,父母們可以依據本地習俗與本人情況選擇慶祝的時間和形式。對小孩出生,適當舉行有意義的慶祝活動是有必要的,但不要鋪排場麵。因為,出生,對於漫長人生來說隻是起步,父母應把更多的財力和精力放在撫養和教育孩子身上。
被邀請參加慶祝活動或前去賀喜的親友們,少不了要消費一番,可以給小孩送些衣帽、鞋襪、食物、玩具等禮物,向主人詢問產婦與嬰孩的情況表示關切之情,見到孩子要多說些祝福喜慶的話。
2成人生日
慶祝誕辰,一般在六十歲以前都叫“過生日”,六十歲以後稱“做壽”。逢十則做大壽;有的地方,為避諱,認為“十全為滿,滿則招損”,所以往往“做九不做十”。例如在五十九歲時做六十大壽,六十九歲時做七十大壽。有些地方習慣於“男做進,女做滿”。即男做九,女做十。有些地方民俗有“三十六歲門坎年,六十六歲是殺年”的說法,故這兩個生日雖不是整數,也要舉行大慶,以便化凶為吉,這隻是一種民俗心理罷了。
民間流傳一句話:“小孩生日一隻蛋,大人生日一碗飯。”是說小孩非周歲生日,成人非整生日一般不必邀請親朋慶祝,隻是家庭略備些酒菜或開個家庭生日晚會慶賀一番即可。
家庭給老人做壽,應由子女或親友出麵組織慶祝活動,習慣上,100歲稱上壽,80歲稱中壽,60歲稱下壽,都要隆重慶祝。
凡參加個人祝壽活動的,都要攜帶些禮物。壽禮一般可選包裝精美、做工精細、含有祝賀健康長壽、吉祥如意意義的食品或物品。城市裏習慣送蛋糕的賓客,不要忘了請糕點師傅寫上一個“壽”字。現在壽禮也可用紅色代替。未及時送禮而想補送的,時間不能拖得太長。另外還要注意地方禁忌。有些地方壽禮不能送終,作為壽禮即使是最高檔、最精美的鍾也不會受人歡迎,因為“送鍾”與“送終”諧音。
婚禮中的人情禮儀消費
結婚是人生大事,過去講究明媒正娶,所謂正娶就是說要經過了迎娶,舉行了婚禮,得到了父老及親朋的認可。因此“迎娶”之時,男家必大操大辦,酒筵宴賓,女家也必熱熱鬧鬧等花轎進門。現在的婚禮講究新事新辦,省卻了儀式與喜酒;有的新婚夫妻商定旅行路線,辦好婚假手續,外出旅行結婚,歸來給朋友們派發一包喜糖,這樁人生大事在一切從簡中快樂舒心地完成了。但是婚禮畢竟是人生大事,許多家庭仍習慣舉行隆重的婚禮,並設宴款待前來祝賀的親朋。
現代的婚禮形式在舊婚禮的基礎上,更傾向於節儉、輕鬆、愉快,富有意義,令人回味。目前,主要有集體婚禮、賓前婚禮、旅行婚禮、“雙合一”婚禮和簡易婚禮幾種類型。
1集體型婚禮
目前很多家庭選擇集體婚禮的形式完成人生大事。集體婚禮由有關部門或本單位領導主持,婚禮有數對、數十對,甚至數百對新人集體參加,可以聯歡的形式、舞會的形式、篝火晚會的形式舉行,可在室內禮堂,也可在野外的綠草地,音樂不斷,場麵宏大、氣氛熱烈。集體婚禮的特點是:時間短、規模大、花錢少、氣氛熱烈隆重。
2賓前婚禮
賓前婚禮是一對新婚夫婦邀請少數人參加的小型婚禮。其特點是以一對新婚夫婦為中心,規模小、經濟實惠、寬鬆、自由。
婚禮可采取家宴的形式,在新婚夫婦家中舉行,擇定日子邀請親戚朋友前來相聚。家中備有糖果煙茶和適量酒菜,如婚禮在晚飯前後舉行,可在家中點燃數盞紅燭,以增添喜慶的氣氛,也稱“紅燭家宴婚禮”。喜宴前後,可搞些有意義的遊藝活動,如猜謎語、對對聯、贈詩言,以及書法、繪畫等活動以增加氣氛。
3旅遊婚禮
旅遊婚禮省去了婚宴的諸多程序和大筆開銷,形式簡單、經濟實惠。夫婦根據共同的興趣和意願選定旅遊地點,作蜜月旅行,或登高覽勝或水上泛舟,或到大都市去觀賞市容、采購衣物,都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認識自然、了解社會,給一生留下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