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幾天我什麼也不想,隻想著終止試驗。如果沒有我父母的慷慨解囊,如果沒有他們給我開出的那些--作為生日、聖誕節禮物的支票,我也許就會那麼做了。他們小小的付出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當你隻能買幾件東西的時候,你應該買那些適應性最強、保存期限最長的東西。
我從未失去對品牌的熱愛,我也不是在尋求治療的方法,但我想我已經學會了自律。當我回首再看過去的12個月,雖然有些時候會動搖、會做出一些意誌堅強的人不會做的購物舉動,但考慮到以前我每天都要買衣服、一雙鞋、化妝品、一個包或者其他什麼"必需的"東西,我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不會去買我能找到的最便宜的東西,主要因為這一年中,沒有一件東西可以使我完全信服質量和價格無關--我隻需要控製數量。
我明白了,根本就沒有必要擁有每種不同香味的沐浴乳,或者六瓶洗發水。生命實在太短暫,短到每天花上十分鍾來反複考慮--該用哪種味道的除臭劑,才能確保它和你的香水不相衝都是種浪費。因為隻有最親近的人才會完全發現你花在除臭劑上的時間和精力。
說到這裏,我很想念那些--每當需要增加自信或者保養皮膚時,就可以直接去找美容師的日子。雖然我很懷念追趕當季潮流的感覺,我一點也不想重溫那種絕望地站在商店裏,知道自己不該買某樣東西,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將它放回去並走開的感覺。
試驗中的每一天,我都會麵對新的挑戰,但最難的就是麵對這樣一個事實:我誰也不能責怪,因為責任都在自己。
將我所有的不幸和錯誤都歸咎於我父親的死,這隻是為自己過去26年犯下的錯誤尋找的蹩腳借口。也許隻有我這麼晚才認識到這一點。
別人也許遇到了更大的不幸,但他們都理智地麵對,而不是暴跳如雷。我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隻是我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我明天(後天,大後天)有這麼大一個決定要做。買,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
物資匱乏,也許會讓我們的心更加充滿渴望,但自我節製卻讓我們的意誌更加堅強。我的生活中,現在隻有必需品,但我忍不住覺得,這感覺比實際更加富有、充實。
也許我可以一直這樣下去,但偶爾也會小小地款待一下自己:將老舊的東西替換掉,在我真正需要的時候,買真正需要的東西。雖然,大部分的人也許都是這樣生活的,而我對此還不熟悉。
我承認內心有一部分的我,對再次購物感到恐懼。害怕打開水閘後,在誘惑的衝擊下無法將它關閉;害怕在我又一次刷爆信用卡,打開帳單時發現自己的債務再次上升。
不過話說回來,有一雙十分漂亮的黑色小山羊皮高跟鞋,我已經留意了它們很長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