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的龐大資源就是科技人才”(1 / 3)

“雅虎的龐大資源就是科技人才”

人才是企業的無價資源,今天已成了創業者和企業家的共識。但再沒有比雅虎更加依賴於人才,更加注重於人才開發而成為步入輝煌的典範了。楊致遠的用人之道便是:事業與人才就是這樣,無才可用,不會去做。有才不用,不如不做。創建伊始的雅虎公司員工僅36人,看上去實在是很不起眼、很渺小,甚至讓人不屑一顧。在矽穀,每天都有無數家像這樣的小公司誕生,每天幾乎有同樣數目的公司倒閉,雅虎的命運究竟如何?此時此刻,楊致遠心裏忐忑不安。

有了資金以後,雅虎公司正式開始運轉。楊致遠在一次接受采訪時笑著承認,剛開始,雅虎裏裏外外就像處於無政府狀態一樣,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廣告售價,連廣告要賣給誰、如何運作都是一問三不知。不過,所有在雅虎工作的員工在“絕不將價格轉嫁給消費者”這一點上,倒是表現得非常有默契。他們希望按照最初的想法,盡可能提供完全免費的服務,而且保持得越久越好。楊致遠相信,通過一些已商品化的產品及雅虎提供的特定商品化服務,廣告商在雅虎上還是有利可圖,雅虎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的免費信息查詢服務自然也能長久延續下去。

他和費羅都明白他們確實缺少管理方麵的經驗,因此四處尋找各類人才加盟,幫助公司發展。楊致遠說:“我們發展很快,如果走錯了一步,就可能是致命的,以後就很難糾正了。”很快,有了兩位合作者加入了雅虎,其中一位是布萊迪,專門負責營運計劃;另一位是工程師唐諾·羅布(DoNALd LoBo),而他們在日本認識的NINj此時也加入他們的行列,成為他們的第一位專職雅虎分類員。楊致遠對她的成就頗為肯定,說:“她一手建立了雅虎如今具備的網站分類及編輯部門。”之後,陸續加入的網站分類員逐漸分攤了這兩位創始者的責任,他們再也不必為了如何界定不同網站而弄得筋疲力竭了。

雅虎的團隊逐漸壯大起來,可是依然缺少一位領軍人物。楊致遠和大衛·費羅說:“當我們創業時,就知道我們倆誰也不會當總裁,我們知道我倆誰也不會聽對方的,因此我們得有第三方來仲裁。”他們準備找一個足以領導雅虎的人物。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請來了蒂姆·庫格擔任首席執行官。蒂姆·庫格回憶說當時有人來找他,對他說:“現在有一個剛成立的小公司需要一個保姆,你願意去嗎?”

時年47歲的庫格這時也正在研究互聯網,認為這是未來的希望,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於是,楊致遠與費羅的科學頭腦和蒂姆·庫格的商業頭腦實現了真正的合作。

蒂姆身材瘦長,喜歡撥弄吉他,以拆裝汽車為樂。他從小在華盛頓郊區長大,弗吉尼亞大學畢業後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研究生。蒂姆從研究生開始就嚐試創業,辦了一個公司,做電子製造設備,後來公司賣給了摩托羅拉,1983年進入摩托羅拉的風險投資部門工作,在那裏他學會了辨別企業是否具有潛力,很明顯這期間的經驗幫助他正確選擇了雅虎。庫格在擔任生產數據通信產品的SeAtLLe’s INteRMeC公司總裁期間,他使該公司收入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本人也受到計算機業界的廣泛關注。費羅和楊致遠都很欣賞庫格,他們很高興能將管理工作交給他,這樣費羅和楊致遠就可以專注於其他研究發展的工作。費羅後來就專門負責技術開發部門,而楊致遠則開始研究經營策略及負責對外的公關工作。

庫格的工作就是將公司的技術和產品轉化為利潤,他說:“對我來說,這是又一輪循環的開始。將原始配件組裝成一輛能飛馳的汽車對我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他到任後所下的第一道指令,就是要創收,要讓雅虎公司像個賺錢的公司,於是雅虎的每一個網頁頁麵上都有了旗幟(BANNeR)廣告,雅虎開始進賬了。當年8月網景公司上市獲得巨大成功,這表明誰贏得了因特網,誰就是大贏家。這給楊致遠他們巨大的信心,雅虎的前景變得越發美好。

雅虎有很多競爭對手,如ExCIte、LyCos、INfoseeK等等,這些站點和雅虎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搜索領域,他們堅信如果在網上搜索這一基本戰場擊敗雅虎的話,雅虎很快就會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