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哲學:不用“聰明人”
“聰明人常犯的毛病,是自大而看不起身邊的人;聰明的人欲望較常人強烈,因而在群體中經常成為麻煩的來源。”堤義明的用人哲學是:不用“聰明人”。堤義明在取用人才方麵有一個論點:就是不願意取用所謂聰明的人。堤義明跟他哥哥堤清二有一段對話:
義明:我不喜歡采用所謂的聰明人。
清二:我倒不這樣想。
義明:哈哈,你是東京大學出身,我是早稻田大學畢業的,我們的用人觀點因此不同。
清二:不過,東京大學出身的人,也有不入流的水貨分子。
義明:我倒用了不少沒有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他們的才幹表現都不壞。
清二:我的五萬職員中,頭腦比我好的,照我自己的計算,就不止十個。
義明:你時常有經營管理上的麻煩,可能就是因為你用了太多自以為比你聰明的人。我的公司裏,一概不用這種人。我覺得,所謂的聰明人,時常是公司裏製造麻煩的問題分子。
清二:的確,自以為聰明過人的職員,常犯的毛病,就是不肯努力。
義明:所以,我討厭隨便聘用天才人物,就是這個道理。
這段對話在日本的企業界中傳得很廣,很多機構以此作為對新職員進行入社就職教育課程的部分講義。當然也被不少人誤解。
不深入了解堤義明的人,當然是很難去正確理解堤義明的為人和用人態度的。
西武集團,連同他間接控製的西武百貨公司在內,上下職員10萬人,單是靠這個企業群的薪金過日子的人,職員加上家屬就超過40萬人口,如果把幾千家與西武集團有關聯的中小型企業算在一起,靠西武集團生活的,就會超過七、八十萬人之多。
他從接任堤家產業那一天開始,就明白他的責任,除了要守住先父留下的家業之外,他一刻也不能忘記那麼多的職責,他們在西武的名字下生活,他們的家人,間接依靠西武集團過日子。
他作為一個巨型企業的全權總領導人,根本沒有犯錯誤的機會。因為,如果他在管理上隻要稍有差錯,都可能折損整個集團的正常運作,相應而產生的後果就是成千上萬人連吃飯都會發生問題。如果能正確理解一個有幾十萬員工的大企業當家人的內心感受,人們就不難理解堤義明說的“不輕易起用聰明人”這句話的真正用意和其中的學問。
在堤義明的用人哲學裏,如果把“不輕易起用聰明人”這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解釋,就可能比較容易接受。
第一:聰明人常犯的毛病,是自大而看不起身邊的人;
第二:聰明的人欲望較常人強烈,因此,在群體中,經常成為麻煩的來源。
被社會稱為了不起的聰明人物,他們在個人才智方麵,的確勝出凡人不知多少倍,不過,受大家推崇為出眾人才的人,能長期保持謙遜謹慎態度的人,實在少之又少,很少尋覓。
榮譽時常腐蝕一個人的內心,這就是所謂的聰明人常常會輕視身邊人的原因。大企業是一個大家庭,如果容納了一個自大又看不起他人的高級領導,不但會妨礙正常業務的運行,更有甚者又會在背地裏逐漸形成內部分崩離析的毛病。事實上,有很多所謂的企業界英才,不到幾年的時間便由一塊好材料變成了傷害社會公益的破壞者。這種由好變壞的轉變,多半出於所謂的聰明人身上。
堤義明是個十分細心的企業管理者,他知道,西武集團不能接受自大的人出掌領導的高層職務,是為了防止因驕傲的態度,而使下屬產生不滿和失望,這種不安情緒,直接影響職員的工作信心,挫傷整體效率,它會形成一股傷害集團發展的重大阻力,弄得不好,一個小小的人為錯誤,都可能成為拖垮整個企業的禍根,甚至可能毀壞整體元氣,落得倒閉的下場。
堤義明決不輕易使用聰明人的第二個擔憂是:這類人的野心欲望要高出常人十倍甚至萬倍。當他們一旦掌握了企業大權,很可能私心蓋過良心,一心隻為自己的權力欲望找出路,不但壓製了別人的工作,同時憑藉個人手中的權力,達到私自的利益目的,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但他堅持要求:為人領袖的人,不止要有學問,要有活用的學問,還要能成為領袖。他必須同時要有良好的品德,這種做人德性,是長年不斷地自我修養才能達到的。因此,要有活的學問加上自修而來的品德,才算具備擔任領袖的條件。
堤義明雖然經常對外說他不喜歡隨便起用聰明人,其實,他最懂得欣賞有學問的聰明人。1982年,他決定建設一個現代化而又具有日本傳統藝術的建設公司,但在他的腦子裏卻隻有一人。這就是當時年已88歲的日本國內最著名的設計藝術家村野藤吾老先生。他親自出馬懇求邀請,共用了五年時間,花了15億港元才修成。又如1983年,堤義明又修建了一個集世界先進技術於一體的超級大酒店——赤阪太子大酒店,又請來一位享譽全球的建築設計家——丹下健三。結果使這座飯店又成為具有世界流行色彩、專供外國遊客和商人使用的涉外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