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商唐大戰決生死 第兩百五十二章:各有心思(1 / 3)

“全軍停下!就地紮營準備構建防禦!”張奕之已經將這批兩萬人的唐軍精銳帶到了鄴城南邊半裏外的地方,正正好好卡在了鄴城南邊的糧道上,達到了目的。

相信要不了多久商軍就會得知這個情報,楊曠的野火可不是吃素的,這一點張奕之在跟著龔起出使商國的時候就見識過,畢竟還聯手過一次。

他看著南門也在攻城的己方將士,心中早已是鎖定了勝局,他的這一步,是龔起思索了很久才決定了下來,既然商軍是打算死守不出,那麼他們沒理由不利用對方死守的弊端,那就是沒辦法應對城外的任何變故,眼睜睜的看著糧道被他們截斷,出去也不是,死守也不是。

無論是哪條道路,都是必敗無疑。

這一招,說是鎖定勝局一點也不為過,這就是楊曠給他們帶來的優勢,是楊曠親手將勝利送給了他們。

其實一年前那個混亂的時期,龔起還真是被大亂了陣腳,實在是想不到會被即將要死的獨孤墨擺了一道,那個時候人人都無法保持理智,哪怕是龔起本人或者張奕之。

好在一年間他們逐漸的恢複了起來,龔起也重新找回了狀態,找出了敵人的弱點,並也放大了這份弱點加以利用。

張奕之此時一點也不為優勢感到放鬆,特別是麵對楊曠這樣詭計多端不擇手段的敵人麵前,他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鬆,否則就會重蹈覆轍。

他還記得那天的談話內容,龔起主動找到了他,開始說明計劃:“奕之,這些時日我思量許久,已經有了對敵之策,但是人選隻有你一個。”

那時的張奕之有些不明白,問道:“大師兄莫不是因為我查出了那些奸細而不信任手下的將領了?”

“我當然沒有這樣想,若是真這樣的話反而就落入了楊曠圈套,讓商軍高興了。”龔起豈能不知奸細中被楊曠埋下的深厚惡意,“之所以說隻有你一個,是因為隻有你能夠識破並破解楊曠的陰謀。”

張奕之被這麼評價,也沒有多大的驕傲,畢竟楊曠的手段在他眼裏隻是不入流的滑頭而已,他這麼想並不是輕敵,而是有這份能力,回答道:“大師兄的意思我明白了,那麼,到底是什麼計劃?”

龔起見張奕之沒有意見,便說出來道:“楊曠肯定是抱著死守不出的決心,因為他知道一旦出了城,無論是他還是他的手下都無法在正麵跟我們對抗,即便他們的士兵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他們死守對我們強攻極為的不利,為了用最小的損失拿下鄴城這個兵家重地,斷了他們的糧道是最好的方法。”

“大師兄是希望我來執行斷糧道的計劃?”張奕之何等的敏銳,馬上就猜到了對方的用意。

龔起點點頭繼續說道:“斷糧的計劃,非你不可。第一,楊曠一旦得知我們斷了他們的糧道,必定會用其他的手段采取破解,而到時候我會親自領兵包圍鄴城,諒他也不敢出城,所以手段除了陰謀之外別無他法,你擅長對付他;第二,其他的將領太過依賴我,無法獨當一麵,雖然這樣的情況很不好,卻不得不承認;第三,為了避免商國隨時會有援軍,你的才能也可以盡可能的拖住他們,等著我來幫忙,你才是軍中除了我之外最有軍事才能的人。”

“大師兄抬舉我了,師兄帳下的能人不少。”

“是不少,但他們不能獨當一麵,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們當中有比你有經驗的,有比你武藝高強的,有比你擅長帶兵的,可是他們卻始終隻能在我的指揮下行事,成不了大器,你的才能和判斷力,都比他們更高,這才是我需要的。”龔起很中肯的評價和分析原因。

這樣的說法令張奕之馬上信心大增,他確實想不到大師兄會如此的信任和重視他,而且重視的不是他的謀略和穩定後方的作用,而是他的軍事才能。

“可是大師兄,我還有一個問題,”張奕之最擔心的來了,“若是我走了,在我負責斷糧道的期間,若是後方再起紛亂,該如何?”

龔起當然想得到,沉吟道:“時不我待,我不是非要冒險,隻是你剛剛平定了後方的騷亂,一段時間內他們不敢發難,如果到時候真的無法控製,我也可以親自去那邊鎮守糧道,你我都可以,到我鎮守糧道的時候,你就來負責大軍和後方,不過卻要辛苦你了。”

這麼重要的兩個任務,原來龔起心中早就有思量了,可不知道這無形中給張奕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好在張奕之一向不會因為壓力影響發揮。

於是到此為止,張奕之認真的表態道:“好,既然如此,大師兄就放心的把這件事交給我來辦吧,我保證楊曠死都無法破壞我的部隊。”

“嗯,我決定給你兩萬精兵,這個數量是極限了,有意見嗎?”

“大師兄何必問我意見,你給我多少,我就用多少,不是我自大,就算是一萬,我也能守住,不過保險起見大師兄還是把你研究的陣法給我幾套,好讓師弟我能用上。”張奕之還不忘用上龔起的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