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兗州風雲終漸熄 第三百六十九章:陛下不滿意(1 / 3)

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袁世仁沒有辜負所有人的期望,迅速的展開了對州牧府名正言順的控製。一千護衛就此正式駐紮在了府內府外,完全保證了州牧府的防衛,另外,袁世仁這個兗州守備總管的職務,更是為他提供了數千兗州境內的守衛,為他所調遣。

一時間,兗州感受到了風雲變化的差距,袁世仁的勢力擴大了兩倍之多,官員們紛紛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原本前任總管燕南飛的死就讓他們對楊毅刮目相看,此刻袁世仁這個朝廷的官員接替了兗州部分權力,更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們的站隊了。

可是即便袁世仁展開了飛快的擴張,可是他麾下的兗州護衛都並不是盡心盡力的為他效力,畢竟古音的民心和威望在兗州不小,袁世仁方麵也不能泄露有關古音任何的消息。

這就是有利有弊,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是完美的,楊曠深諳此道,所以才放手讓他們在兗州大鬧。畢竟洛陽離兗州的距離太遠,無法直接有效的去指揮。

當然楊毅他們也不會坐以待斃,既然古音頗得人心,那麼袁世仁拉攏人心的時刻也到了。就算是再有聲望的人,離開的久了,記得的人也不會太多。而且古音麾下之人皆是利益之徒,在朝廷的壓力麵前,根本不會有太多的抵抗。

於是袁世仁和楊毅用朝廷的名分,在兗州大開善舉。兗州富庶,並無難民,可即便是如此,他們還是到處去送禮探訪那些本地的豪紳士族與官員。

想想看,那可是親王和一位朝廷官員的麵子啊,誰敢拒絕這份好意。袁世仁此舉並不是要用這種伎倆去一下子收攏人心,目的隻不過是能收攏的先收攏,不能收攏的也不要緊。如果鐵鎖知道了那些官員和士族豪紳收下禮品,心胸在寬廣的人也不會不多想。

心理戰很有效,特別適用在這種雙方都不能明著撕破臉皮的情況下。鐵鎖那邊也不甘示弱,似乎是放出了消息,大致也就是誰敢背叛他們就會遭到全力的報複。

一時間官員們兩難抉擇,兩邊都是不能得罪的主,一旦有點差池,必定是家破人亡,相比朝廷那邊的溫柔,鐵鎖這邊的強硬更讓他們畏懼。

當然換個方式想想也是鐵鎖的劣勢,因為他隻能依靠恐嚇威脅來控製這些官員,一旦被看出一點點的劣勢,恐怕官員們都會如潮水般的湧向朝廷那邊吧。

可關鍵就在於,鐵鎖變得無比的謹慎,一點點的弱勢都沒有體現,相反反而越來越變得激進,監視程度也一天比一天嚴厲,鐵鎖的人在兗州設下了很大的一張網。

“王爺,這是目前能得到的情報了。”袁世仁恭敬的遞上了一封信件,估計這份情報也來之不易。

楊曠點點頭接過仔細的查看,眉頭越皺越緊,情報還是太過簡單鬆散,零零散散的情報如何能讓他們了解敵人的動向,不過是明麵上敵人的一些行動而已。

“辛苦你的人了,可是本王覺得還是不夠,”楊毅雖然無奈,卻也要表達感謝,隨後道:“真沒想到這個鐵鎖的能力如此巨大,本王根本就看不懂。”

楊毅承認了他的資質平庸,麵對這些暗處的謀略,他的性格和能力根本就無法插手,更別提看懂這一回事了。

阿昆沉聲道:“依我看,估計不是鐵鎖一個人能完成的。我之前跟他有過交際,他隻是聽命辦事之人,但絕非是布局之人,搞不好敵人那邊還有一個負責策劃之人。”

“阿坤兄弟之言與下官不謀而合。”袁世仁也認可道:“王爺,看樣子鐵鎖已經不是孤掌難鳴的地步了,局勢開始變化,他們那邊也有了有效的措施,我們要想盡快的推進,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楊毅頭疼道:“國家正值前進之際,兗州晚一天歸附朝廷,就會讓大商多危險一天,更何況南境戰事激烈異常,作為糧倉的墉城也即將麵臨一個季度的停產,沒有兗州的資源,恐怕真的會對大商不利。”

眾人陷入了沉默,這是大商目前不爭的事實,北境之戰落幕也沒有多長時間,不久前西境還出過兵,的確是借到了數目不小的糧草,可是也隻能將就著用,即便是前線和國內都不用挨餓,可是國家不能沒有存糧,誰都沒有把握說日後不會發生災難,再加上基本上國內的糧草都要依靠墉城,萬一要是墉城出了差錯,整個國家都要陷入混亂了。

袁世仁道:“王爺說的很對,陛下需要我們盡快的拿下兗州的資源,鐵鎖不除,我們就無法達到目的,更加不可能兵不血刃的成功。”

“那麼剩下的路也隻有一個。”阿昆沉聲道:“廝殺,就在兗州這塊地方,不計代價的除掉鐵鎖,不管用什麼方法,一定要讓他死掉。”

這裏最有能力和資格策劃的就隻有袁世仁和阿昆兩人,他們都是天生的謀略家,在他們眼裏,唯一的出路就是廝殺,鐵鎖不死,他們一日無法成功。

楊毅這時也不會談什麼道義仁義了,國家存亡之際,豈容他在這裏堅持自己的底線,國家才是最重要的,他也點點頭認可這個極端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