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為東吳的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給東吳帶來了巨大的稅收收入。大唐也節約了大量的運輸成本。
其二,大唐援助東吳修建一條從建鄴城,途經鎮江、常州、吳郡、上海、嘉興到杭州的鐵路。修建鐵路的勞工,由東吳提供。機車組和其他設施由東吳向大唐購買。大唐擁有鐵路運營權12年,收入與東吳7:3開。
此舉,為東吳自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大唐在經濟上有一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擴大了大唐的影響力。
其三,大唐為東吳提供部分武器,主要是在沿海重要港口地區修建炮台,抵禦倭寇的侵擾。
此舉,加強了大唐與東吳的軍事合作。
協議簽訂後,諸葛均邀請孫權多住兩日,參觀一下上海的建設。
孫權心裏感到壓抑,就想直接回去了。但是,臨來前,魯肅請求他參觀上海的市政和軍事設施,以便了解上海的軍政情況,並特別安排了相關人士,充作孫權的隨從。孫權也就接受了邀請。
除了市政設施,工廠和學校外,孫權提出,要參觀上海的軍事設施,重點要參觀上海造船廠。諸葛均沒有絲毫猶豫,答應了他的請求。
因為上海市民對於諸葛均太過熱情,陪同孫權參觀就由諸葛瑾代勞了。隻有最後一天的參觀造船廠,由諸葛均親自陪同。
這天,造船廠接到了國王陛下要陪同吳王參觀的消息,要求他們正常工作,不要專門進行接待。參觀過程由葉小梅和廠長陪同即可。
當參觀的車隊將要到達造船廠的時候,一個警衛參謀乘坐一輛汽車趕來,報告廖洪說,造船廠門口仍然有許多工人在那裏迎接。
原來,造船廠的工人們,聽說陛下,就是原來的喬工,要來廠裏參觀,他們中間有不少人,與喬工打過交道,都十分想見到他,都想來迎接他。廠部領導勸阻不了,也理解大家的心情,於是就同意了。這個消息一傳開,其他的工人們也紛紛湧來,結果。廠門口聚集了數千工人。
廖洪想到,要是強行驅散這些工人,影響不好,但是,考慮到陛下和吳王是安全,又不能冒險,他拿不定注意,於是來請示諸葛均。
諸葛均與孫權同乘一輛車,聽說了以後,笑笑說道:“就讓工人們,在那裏吧。沒有關係的。正好讓他們看看吳王陛下的風采。”廖洪領命而去。
孫權說道:“大唐的國民和東吳的真是不同,怎麼說呢,他們的精神麵貌不一樣,精神、熱情、奮發向上。東吳的國民,相比之下,顯得比較麻木,呆板。小均啊,你可真是有辦法啊。”
諸葛均說道:“國家的活力,來自百姓,隻有百姓們認可國家的這製度,有主人翁意識,願意參與國家的建設,整個國家才會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光靠咱們這些人,是不能把國家建設好的。”
孫權不再說話,默默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