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營救行動(1 / 2)

接下來的日子,諸葛均為馬鐵舉行了婚禮,然後就準備回成都了。日子就定在了明天。

今天就是他上海之行的最後一天了。

上午,他再次接見了造船廠的王廠長,對於巡洋艦的建造,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繼續加快建造速度。並且交代了葉小梅的事情,讓他為葉小梅辦理調動手續。王廠長為葉小梅感到高興。

然後,接見了楊雄和王剛二人。

諸葛均了解了他們的訓練情況後,說道:“這次,我帶你們來上海,是要你們準備一次特殊的任務,你們執行陸地任務的能力,我已經沒有疑問了。但是,這次任務的一部分,要在海上完成,你們必須適應海上的生活。要做到,不暈船,會遊泳,在起伏的船上槍要打得準,總之,要具備在海上的作戰能力。

這次,你們就不要走了,就留在上海訓練,我對你們的要求是,隻要具備出海的條件,你們就要在海上訓練,甘寧會全力配合你們。

第二個要求是,每個人必須精通日語,教員我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今後,在駐地裏麵,盡量實用日語,盡快達到熟練的程度。

時間不多了,在巡洋艦建造好後,就是你們執行任務的時候。”

楊雄和王剛立正,表示了他們的決心。諸葛均表示滿意。

至此,諸葛均在上海的事情全部辦完了。隨後,他就回到了成都。

接下來的日子,平淡而無奇。

直到半年後的一天,大唐科學院無線通訊研究小組,報告了喜訊。

電報是一種最早用電的方式來傳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信方式,它是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和美國發展起來的。電報信息通過專用的交換線路以電信號的方式發送出去,該信號用編碼代替文字和數字,通常使用的編碼是莫爾斯編碼。現在,隨著電話、傳真等的普及應用,電報已很少被人使用了。

電報機在1832年俄國外交家希林製作出了用電流計指針偏轉來接收信息的電報機,1837年6月英國青年庫克獲得了第一個電報發明專利權,1835年美國畫家莫爾斯經過3年的鑽研之後,第一台電報機問世,莫爾斯成功地用電流的“通”“斷”和“長短”來代替了人類的文字進行傳送,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爾斯電碼。

用電來實現遠距離高速傳遞信息的技術可以追溯到18世紀70年代。1774年,一個瑞典發明家發明了一種裝置,在裝置中每根電線代表字母表中的一個字母。當電流從代表某個字母的電線流過,它會給與之相連的一個小球充電,而後者隨後會敲響一個小鈴,發出與這個字母相應的音符。這個裝置當然很難在實踐中得到真正的應用,直到7年之後,一個叫薩繆爾·芬利·莫爾斯的美國失意畫家才真正創造出能夠實際應用的高效的信息傳遞係統。莫爾斯把已有的所有零散發明組合了起來,從而發明了電報。

莫爾斯唯一的原創就是發明了高效的代碼,但是他也花費了好幾年時間才能說服政府出資在華盛頓和巴爾的摩之間進行演示。莫爾斯在華盛頓通過電報把“上帝創造了什麼”的信息發送給了他在巴爾的摩的同伴阿爾弗雷德·威爾,威爾隨即將同樣的信息反饋給他——電報獲得成功,就立刻像蜘蛛網一樣在全美國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