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婷拿起桌麵上的幾塊油黃色的東西,向朱子龍問道:“王爺,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是塊蠟燭,隻是這形狀,這色澤?”
朱子龍的臉色一紅,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因為動作快,又怕別人看到細節太清楚,外加配方出了點小意外。盡管大問題沒有,但除香皂外的其它產品,全都算不上多美觀。
就比如說蠟燭做的,就有點抽象畫式的,也難為曹玉婷還能看出來這是蠟燭。
“時間匆忙,嗬嗬,不要在意細節,就是做出個樣子。要美觀也是可以用上模子可以搞定的!”朱子龍解釋道。
曹玉婷點點頭,然後看著朱子龍將那一坨,沒錯,就是一坨蠟燭點燃。很快,眾人就看出來了這玩意與平常所用蠟燭的與眾不同之處。
不但蠟煙產生的極少,而且火花十分的明亮,穩定並且無怪味。果然與眾不同!
曹玉婷逐漸地收起了,輕視這一坨蠟燭之心。良久後試探地問道:“這是油蠟?而且,真是剛才那豬油做的?真是太神奇了,沒想到,真沒想到!”
朱子龍重重的點頭,肯定她的猜測!
宋代夜禁製度鬆弛,城市中出現了繁華的夜市,市民的夜生活很是豐富,酒樓茶坊夜夜笙歌、觥籌交錯。瓦舍勾欄每晚都上演精彩節目,令人流連忘返;店鋪與街邊攤營業至深夜,乃至通宵達旦;街市上熱鬧不減白晝!
僅然這夜生活如此豐富多彩,自然這照明之物,絕不可少。
《東京夢華錄》寫道,“凡京師酒店,……向晩燈燭熒煌,上下相照”!
宋朝時,盡管普通百姓家大多用的都是油燈,但是但凡家裏有點錢的人,都會使用蠟燭。
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從蜂巢中提取蜂蠟的方法:“蠟,乃蜜脾底也。取蜜後煉過,濾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黃者俗名‘黃蠟’。”
隻是因為蜂蠟熔點低,易軟化變形,難以製成細長的管狀燭。加上成本太高,所以沒有人人普及!
宋神宗年間,朝廷給予官員的奠儀包括,“秉燭每條四百文,常料燭每條一百五十文”。
所以,宋代每根土著蠟燭的價格為150至400文不等(約合人民幣一百多元到幾百元,確實是坑爹了),相當於一名,宋朝城市下層平民兩三天的收入。
和現代蠟燭一元錢一根,批發價五角錢相比,這真是天壤之別。
-
此時此刻,廚房裏的蠟燭之火,穩定明亮仍在繼續。
眾人越看越是欣喜,而曹玉婷瞧了瞧朱子龍剛才造貨的那口油鍋,再看看蠟燭,又看看邊上的香皂。突然間想到了什麼,呼吸一陣加粗,加緊。
聲音有些輕輕發抖的問道:“王爺,這肥皂和油蠟,好像都是同一鍋豬肉油製成的?並不用到其它成本?”
盡管剛才眾人都在現場觀看,但真到了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曹玉婷還是有些激動的難以置信,這就好像跟現代人去超市裏,看到牛肉從五十元一斤,變成五元錢一斤。
明明是明碼標價,但是還是感覺無法相信,所以一定要找營業員再確認一次一樣。
現在不止曹玉婷,其它人心中也是如此想法。
“當真,你們不是都看見了嗎?”朱子龍雙手一攤開,回答道。
“也就是說,二十多斤豬肉油,可以做出來二三十多塊香皂,外加十幾根無煙豬油蠟燭?”
“沒錯!”
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