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窩槽,這才幾天,就有山寨貨了?(1 / 2)

上個月,高衙內裝比而來,一頭愣比而去。

這個月,張叔夜裝比而來,又是一頭愣比而去。他們不會是第一批,也不會是最後一批。

比學問,朱子龍不行。比見識和眼界,他們不行。

這是穿越者的長處!

當然,朱子龍也不怪他們。古代重農輕商,那是有NN年傳統的。當一件事情習慣成自然,並且讓所有人都認為理所當然的時候。

那怕它不合適宜,也沒有人能跳出這個怪圈看世界。那怕是聖人也不行,就更別提張叔夜了。

古代生產力水平有限,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因為商業的發展,商人獲利良多,以致多數人棄農經商,社會生產下降。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商鞅便提出重農抑商,以法紀來約束生產力,保證社會生產,穩定社會秩序,後來的曆代君主也都繼承這一主張。

緊接著,從漢朝開始,儒家思想的影響。又讓人們將社會等級定為,士農工商,人們和統治者也都認可了這一等級劃分,不願意淪為末等人。

總之,科學技術不發達,重農抑商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

錯就錯在,大宋朝和曆代中國封建王朝不同的是,他是不但不禁海。而且趙家人管的也不寬,人們經過許多年的自我調整,現在已經形成了一股開世界之先河的商業環境出現了。

宋神宗的時候,朝廷的稅收中工商稅的比例就已經超過了農業稅,商業這麼一個大財源,朝廷怎麼會放過?

要不是上位者擔心,如果商人以其財力掌握了,國家的大量社會資源(土地、礦產、金融乃至人力等),就不利於統治者對國家資源和國民的支配。

從而對皇權產生威脅——英國查理一世被砍頭、法國大G就是典例。另外,農業是國家的基礎行業,而農民又占中國人口的大多數。恐怕商業環境隻會更上一層樓!

不過,從宋後期以來,直到元明朝左右,中國自然災難頻發。

農民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極差,基本上是“靠吃飯”,遇上些災人禍什麼的,農民從來都是最慘最無助的,不穩定住這麼大一個群體,皇帝的屁股也是坐不穩的。

所以,宋朝皇帝和官員們這些年很糾結。一方麵喜愛商稅節節高升,一方麵又想節製於它。但是,真要節製過頭了,又惶恐不安的連忙放綁。

如此三不象政策,倒也和後世現代的控製房價的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像。

張叔夜自負能力不凡,可是在朱子龍這裏,也是讓一個逗比王爺狠狠的上了一課。以致於帶著三分高興,五分糾結,兩分不清道不明的心思。

渾渾暈暈的出了王府,直到上了馬車快到家了,也沒想通這其中的全部頭緒。

不過,虧的他還明白,這些時間裏任朱子龍施而為,是對自己,對國家有利這麼個印象。

至於昨青樓的事,那都不算個事了。

畢竟亞根就沒死人,那個給金管家壓出屎來的公子哥,根本不記的是誰推他的。讓富安在邊上一帶,自己也認可了是自己不心摔倒的法。

而後門樓下已經成了植物人的西門慶,一介商人爾,又沒死。張叔夜才不會管他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