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進士及第,掛金魚袋,良田,宅院!(1 / 2)

“吾兒,數月艱苦,何來之遲也?”宋徽宗趙佶有些拉開氣氛的笑問道。

朱子龍拱手一副認真的模樣,回道:“身負皇命,隻恐盛名之下,難副其實,所為不全,讓父皇失望。稍有成績,才敢來見!”

“觀你大宋周報之上,《論語注解》和《紅樓夢》名聲大燥。那朱四海,朕觀其頗有經緯之才,如今大宋正欲勵精圖治,富國強兵之時,可否吾兒將其招賢納士入的宮來?”皇帝的眼光有幾分熱切的問道。

朱子龍額頭上滑下一棵冷汗珠,好的我來彙報氣預報,然後談國事呢,怎麼又扯皮到這上麵來了?

微微一躬身,想了下,朱子龍回道:“父皇,朱四海此人的確頗有見識。而且奇在年紀不過二十多歲,實在是我大宋百年多來難遇的奇才。”

不管三七二十一,朱子龍先給自己另一個身份猛誇一下再,裝比嘛,本能。

誇完之後,朱子龍抬頭苦笑道:“父皇求賢若渴,兒臣是知道的。隻是這個朱四海似乎真的是無意於功名,兒臣聽他在家鄉想建一座學院,準備講學,有意學那孔聖之行為。想來,若是他能教出幾個有意功名的才子士人,其實也是對我大宋有利無弊的!”

“辦學?”宋徽宗趙佶聽聞這個消息,眉頭鎖了幾下:“辦學難道比入仕,為下蒼生不更好?年歲上早,欺不白負了大好時光?”

麵對皇帝的疑問,朱子龍心中其實早就想好了答測。

盡管這次入宮對方不問雨來不問事,有些打亂了朱子龍的節奏。但是,之前關於朱四海這個假冒身份的事,他是真早就想好了多種對策方法的。

於是,上前借用了所謂朱四海的口氣,解釋了那個啥朱四海為什麼無意入仕,卻更認為教化下的好處。

總的意思,大概就是,第一人各有誌,這事強求不得。

第二,以朱四海的名氣,一但開學,會有一大批莘莘學子慕名而來,投入他的門下。言傳身授,在十年,二十年後走入北宋政壇,勢必成為國之棟梁之材。

一個百年奇才,其實攪動不了多少風雲,但是若是出了一批奇才,則地為之變色。

宮殿裏的百官,聽聞了朱子龍的話,相互間都在交頭接耳。司馬康看了眼邊上的同僚,細語道:“看來這朱四海,並不是像你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有點意思!”

“是辦學,其實大肆培植新黨,讓改革之火再次燎原吧?這朱四海,莫不是當年王相的慕名客?”一官員悄然回答。

司馬康想了想,悄然回答同僚;“也不盡然,若是他不論是寒門弟子,還是門閥子弟,各類弟子通通招進來,當真學那孔聖,有教無類。任何人也不出來個反對的話來!”

“可是,辦學並非兒戲,寒門子弟多是家中無錢之人。我聽那朱四海,也就一般人家,就算有些家產,卻也是萬萬負擔不起的。”又有人道。

“這可未必,隻怕是我們眼前的這位親王殿下,早就暗中傾資相助了。此二人皆是誌向不呀,以前還真是看了。浪子回頭,還真是回頭了!”司馬康突然眼中精光閃閃。

此語一出,司馬康周邊的官員細想一下,如今朱子龍這位趙檉王爺的名聲,似乎再沒有以前那般過於狼狽不堪了。而且每每出手,必有驚人之出,想到這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