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革命還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1 / 2)

“王爺,請恕紅玉直言。你造出這珍妮紡紗機,然後織出更便宜的棉布,以規模和產量取勝,打垮的百姓手工生產的棉布?那樣何來利國利民之,百姓失去生計的人隻會更多,你這做法,我看欠穩妥!”

突然,梁紅玉想了想,對朱子龍道。

朱子龍很刹意的看了她一眼,原以為她會關心其它方麵的問題,沒想到她這個俠女,看事情的入眼點果然與一般人不同,倒也真是個好人。

另外,如此一針見血的提問,明她也是認真思索了一下才話的。這一點,比起有些隻認錢的官員,強的都不止半點一點的。

朱子龍對她的感觀不錯,看了她一眼,似笑而笑的又走回來坐下。

道:“不錯,你的看法讓人另眼相看。不過,你並不是第一個見過此機器的人,就在幾前,我還叫來了開封府的張叔夜,他也過類似的話。想知道,我當時是怎麼回答的嗎?”

“哦,願聞其詳!”梁紅玉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讓朱子龍的話吸引了過來。

看見梁紅玉變好奇寶寶了,朱子龍也不急,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緩慢的道:“紅玉,你可知道。本王這子龍紡織機,哦不對,現在暫時叫珍妮紡織機,其實早在唐朝時就有過類似的發明,而且本王還聽,在江南那邊還有個黃婆,也發明了三線紡織機?”

“競有這種事?”梁紅玉很是驚訝。

還有個元朝時的黃道婆紡織機呢,隻是現在還是宋朝,不方便出來而已。朱子龍心裏暗笑的心想!

-

黃道婆(145 ~ 10年),又名黃婆或黃母,鬆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彙區華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

十二三歲就被賣給人家當童養媳,白她下地幹活,晚上她紡織布到深夜,還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

後來,再也忍受不住這種非人的折磨,逃出去另尋生路。隨船到了海南島南端的崖州,淳樸熱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黃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讓她有了安身之所。並且在共同的勞動生活中,還把他們的紡織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

黃道婆聰明勤奮,虛心向黎族同胞學習紡織技術,並且融合黎漢兩族人民的紡織技術的長處,逐浙成為一個出色的紡織能手。

回到家鄉後,一邊教家鄉婦女學會黎族的棉紡織技術,一邊又著手改革出一套趕、彈、紡、織的工具。最終發明了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等等。

盡管這是元朝時的事情,但是類似的發明,確實是在唐朝時,有人發明過類似的。隻是沒有傳承下來!

就跟造紙術後世許多人,都以為是蔡倫發明的。其實不是,他隻是在前人的發明上麵,進行改良。因為他的名氣最大,所以人們找不到最早發明人之後,就安在了他的頭上。

其實,曆史上許多發明都是有前人發明可尋。隻是一般大多數,因為曆史和戰爭的原因,找不到最早的發明人而已。許多西方世界的發明,其實中國早就有人發明過了。

隻是,後來西方人發揚光大,而且找不到記載是哪個中國人先發明了,就給他們西方白人強行成了,是他們發明的罷了。

朱子龍也不過是有樣學樣,現在在暗示梁紅玉,就算我不發明出來,早晚也會有人發明出來的潛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