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朱子龍過來大名府的有高衙內,林衝,楊誌,以及一些其它班底和禁軍人馬。沒這些人,安全沒有保障,當然,拉上高衙內的話,那是因為關勝等人出發前是掛在禁軍名下的編製的。
大宋的權力分錯林立,怕的就是出現一人壟斷的局麵。所以,蔡京提議出來的關勝,但是出兵權和編製卻是掛在高衙內老爸那邊。
然後,這些還不夠。還得由樞密院來參一手!
樞密院,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唐始設樞密使,掌文書,以宦官任之。後唐改稱樞密院,樞密使輔佐宰相,分掌軍政。宋設樞密院與“中書”分掌軍政大權,號稱“二府”。
樞密院的設置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帝對軍權的直接控製。
宋朝國策即是對“武人跋扈”的防備不遺餘力,不過北宋初年武將在樞密院中還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宋朝有“宰執”這一提法,是宰相和執政的合稱。宰指宰相,隻限於同平章事、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和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以及南宋的尚書左、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左、右丞相等首相和次相。
副相包括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與樞密院正副長官,合稱“執政”。中書和樞密院對掌文武二柄,權力不能合在一起,因此無宰相兼樞密使的情況。
宋朝軍事製度的特點之一是兵權由幾個機構分管,各部門權力分散,權力集中於皇帝。
樞密院負責軍令、調動和高級軍官的任免;“三衙”統率禁軍;兵部負責後勤事務和管理地方的廂軍;吏部負責武官銓選(武選唐朝歸兵部管,宋朝元豐改製前由審官西院管,改製後權歸吏部)。
-
朱子龍清楚的記的,自己出發前跑到高衙內家裏。要他私下拉起軍隊陪自己去大名府時,高衙內那副你想讓我全家給斬首示眾的表情,就想笑。
始一進的大名府內,朱子龍就看到了大名府有名的高樓。-《翠雲樓》!
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郡,衝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隻聽放燈,都來趕趁。而翠雲樓坐落在城中心位置,格外醒目!
“這樓原本是盧員外的產業,現在他給關在牢裏,打理這大名府產業的會是他老婆和管家李固嗎?”朱子龍在馬車裏眼神掃視,心中落有所思。
時至正午,車馬勞累。
朱子龍便提議高衙內等,幹脆先行進得此樓內休息用餐。此言正合高衙內這等官富二代,極重享受的麵子。當下應承下來!
“二,好酒好肉隻管上。東京的大賣買,大人物來也。手腳麻利點!”跟著高衙內過來的富安,就算換了個地方,也很快就進入了超級狗腿子,自來熟的壯態之中。
翠雲樓裏的二們,看到這麼多的大爺進來。連忙圍了過來,而這般人馬進來的氣勢,甚至於把樓內賣唱的一群姐姐們,也給嚇的愣住了,齊齊失聲。
“清場,清場,今這裏我包場了!”高衙內始一坐下,比誰都高調。朱子龍也很配合的坐下了!
高衙內這般擾民,本來是極其讓人共憤的。不過,樓裏的食客們也不是傻子。看看這幾十近百個護衛跟著的人物,外麵還有好幾百人。個個好像,隻要主人大聲一點狗立刻就會跟著狂吠般,這是不好惹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