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朱子龍的分身借殼上市,以河內家新家主的身份,以閃電戰術成為了長崎的大名。
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製度對領主的稱呼。
由比較大的名主一詞轉變而來,所謂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莊園的領主,土地較多、較大的就是大名主,簡稱大名。
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家園,大多擁有其所屬武力,一般稱之為武士,相當於中國古時的護院、護衛,規模越大,進而成為統領一國的領主,那就是所謂的大名了。
日本各個時代中大名的定義都有些不同,不過一樣都是統領某一個領地的地主之意。大名這個稱謂的意義相當於中國古代的諸侯。“大名”一詞在不一樣的時代,意義上則有著某些差距。
在室町時代,大名是由幕府任命,又稱為守護大名。他們在經濟上掌控一個到數個分國的莊園與公領,以擴大守護領國的勢力。對於地方武士(國人),大名對他們支配能力則有限。大名掌握領地過大時,會任命家臣為守護代協助掌管部份分國。
後世的在江戶時代更誇張,知行10000石達以上者便稱為大名。江戶時代共有00多家大名,基本分為親藩大名、譜代大名和外樣大名。(這麼的日本國土,出來幾百個諸侯,也是醉了!)
各個藩國的大名實際上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皇,或者後期時代的征夷大將軍的親屬同族,領地被封在近畿附近,被稱為“親藩”。
第二類:是擁有從龍之龍的大名,以及後來早年跟隨征夷大將軍征戰四方的忠心家臣,也就是關原之戰之前就歸順的大名,被稱為“譜代”!
第三類:是戰爭中投降的大名,就類似向朱子龍的分身投降的這一家大名類似。這類大名一般被封在邊疆地區,被稱為“外樣”。
“親藩”和“譜代”是皇或者大將軍統治的主要屏障,被安置在京畿或者主要之地,而不被信任的“外樣”則被遷到邊遠之地,受到冷落。
外樣大名的領土多在偏僻的外邊,在鎖國時期反而最容易跟外國勢力結合,成為倒幕的主要動力。
在戰國時代,隻要支配數郡到數國勢力,能穩固支配國人者,就是大名。戰國時代的大名一般被稱為“戰國大名”,出身背景以守護、守護代、國人和平民四種為主。
很顯然,之前讓朱子龍分身的人馬做掉的就是外樣大名之一。
如今拿下他的地盤,又有河內姐妹的名份在。不管是合情,還是合理,朱子龍的分身都可以順理成章的接管之裏,而且別人還挑不出任何毛病。
當然,以前這裏也不算是個美差。
在很早以前便形成了以鬆浦黨為代表的海賊眾,鐮倉時代便是倭寇的據點。由於受到中央政權的壓迫,其勢力隻能向海外發展。
本想依靠海運碼頭,劍走偏鋒,結果偏過頭了,出了個開掛的朱子龍分身過來。
他接手這裏,改變這裏還算不難。隻少有陳祖仁的海盜團在外麵來回,其中的一部分自然是招安後回歸大宋,但更多的人因為習慣了大海的生活。
而且也不見的回歸後就能給個官或者公務員當當,但是做自由人的話又不習慣。如此一來。自然而然,就可以讓成為大名的朱子龍分身,給他們在日本長崎安一個合法的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