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小河村的致富之路(2 / 2)

有了嚴明把關,七戶人家都很放心了分配了種子與幼苗,各自帶回家去了。

之後,嚴明又親自到地頭,指導幾家人種下去,交待如何侍弄。

嚴明忙這些的時候,方文靜時常跟著他,充當他的助手,也跟著他學習。方文靜說,寒假結束後,還要出去學習一個學期,才能完成這個短期的學業。這下半學期,各門課程都要寫結業論文,到時候可能很長時間都沒空回來。所以要趁著寒假還沒過完,多留點時間跟嚴明在一起。

有方文靜在身邊,嚴明就總想到白戰天跟他說十八歲可以結婚的話,就常常癡癡地看著方文靜。方文靜不明所以,但也感受到了嚴明的依戀。雖然不好發問,卻也常常嬌羞的低了頭。

兩人感情和未來的發展,在嚴明心裏日漸清晰。他隻盼著這幾年快快過去,就可以娶到方文靜,有自己的家。

唐依依也來過兩次,不過情緒不太對。嚴明和方文靜問起,隻說:“我媽和我爸又吵架了,不想在家呆著。”別的她也不願意多說。

這是家務事,還是一對老夫妻間的家務事,別人也插不上話,嚴明和方文靜隻能聊些別的開心事,轉移唐依依的注意力。

那些田地被規劃為藥田的其他村民,則由白戰天安排他們的種植與技術指導。

適合開挖成魚塘的田地,基本上都在沿河地帶。也於年後挖掘成形,地下水滲透上來,形成一個個積滿渾濁黃水的大坑。這些坑,需要過些時候,水質澄清了,再長些水草上來,才適合放養魚蝦蟹苗。

其它地方,除了留下來種糧食的幾為良田之外,沿河地帶和兩座小山丘,全部被規劃成景區——濕地景觀和奇石景觀。

在白戰天和嚴明的規劃裏,荷花澱裏的荷花還要擴大種植。因為這些荷花不僅可供觀賞,還出產蓮藕,作為特色農業品出售。而荷花澱四圍粗壯的蘆葦,也有大用處。早在建國前後,這一帶手巧的農人就能編出各種實用的蘆葦製品出售。後來因為政策的改變,這些都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給割掉了。

如今,全球範圍內的人們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有機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大行其道。嚴明雖然不懂這個,可是白戰天懂呀。他看著荷花澱周圍密密層層的蘆葦一年年自生自滅,就覺得格外浪費,他就提議把蘆葦編織搞起來。

“可是,據我所知,我們小河村的人,家裏生活用具都是鐵的、鋁的、塑料的,我長這麼大都沒見過誰家的蘆葦編的用具。”嚴明對白戰天這麼說。

“沒關係,你有空四處訪一訪,特別是一些老人,肯定有人會用蘆葦編東西。”白戰天很自信。

“你確定用蘆葦杆編的東西,會有人買?”嚴明很懷疑,蘆葦在此地太常見,在村民心目中,幾乎跟雜草的地位差不多。誰會用那東西編成的器具?能結實嗎?能比鐵製、鋁製、塑料製品好用嗎?

心裏雖然懷疑著,嚴明果然趁著一幫老年人又聚到他院子裏時,問出了他的問題,“張爺爺,你聽說過蘆葦能編東西嗎?”

“什麼?大聲點!”

“您聽說過,蘆葦,能編東西嗎?”嚴明放大嗓門,一字一字的在馬爺爺耳邊說。

“蘆葦啊,有用。能編席子、編筐、編簸箕。”馬爺爺順口就說出好幾樣。

“蘆葦啊,用處可大啦。什麼都能編,就是麻煩,哪有買的方便!”其他老人聽見了,也都七嘴八舌地說。

“張奶奶,那您會編嗎?”

“會,怎麼不會,我家裏還留著把破刀呢。”張奶奶笑嗬嗬地說。

“啥?破刀?”

“小明年紀小,沒見過那東西。破刀啊,用是用來破葦眉子的刀。我家啊,也有一把呢。”王爺爺說。

“當年那張老三,就是你七叔他爹,你該管他叫三爺爺,可惜呀,早沒啦!那張家老三就有一雙巧手,不僅會用葦眉子編用的東西,還會編玩的東西。你三奶奶就是被他編的小玩藝哄去了。”

大家嗬嗬笑起來。

“不知道七叔會不會。”手最巧的七叔的爹已經去世了,眼前這些老人老得隻能坐著聊天。要讓他們去編東西,那能成嗎?

“你七叔呀,應該會的。他小時候他爹編東西,他跟在旁邊遞東遞西的幫忙,偶爾他爹忙不過來,他也跟著搭把手編過幾件。隻不過呀,那時候他還小,手勁不夠,編的東西不密實,所以編得少。”

嚴明心裏有了一個主意,如果七叔還刻編法,可以帶幾個徒弟,把蘆葦編織搞起來。材料現成的,還不用花錢買,就是費點功夫。如果這個東西有市場,照白戰天說的,還有可能賣到國外去,那可又是一條很好的致富之路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