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禾原上柳色青
文化大觀
作者:和穀
柳青為了深入農民生活,1952年曾經任陝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後來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並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14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因為他對陝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春雨刷刷地下著。透過外麵淌著雨水的玻璃車窗,看見秦嶺西部太白山的遠峰、鬆坡,渭河上遊的平原、竹林、鄉村和市鎮,百裏煙波,都籠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在柳青辭世37年的今天,我仍記得年少時讀過的《創業史》中優美文字,仍懷念這部傳世之作誕生的地方——秦嶺腳下的皇甫村。
1
從西安南行,穿過長安縣神禾原大片綠瑩瑩的包穀地,皇甫村便出現在眼前。遠處是黛色的山巒,近旁是絲綢一樣纏繞的滈河,小小村落依偎在寬闊的川道裏。
為了創作表現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長篇小說《創業史》,1952年到1966年,柳青在皇甫村整整待了14年,死後亦長眠在此。
90年代初,我又去皇甫村拜謁柳青墓。顯然蒼老了許多的王家斌(《創業史》中梁生寶的原型),不能帶我們爬上高高的神禾原,講他與柳青有一個約定的故事了。
那天夜裏,我們和王家斌蜷曲在一個土炕上說柳青,炕下是牛圈,話語和睡夢裏充滿了濃烈的糞土味。
王家斌說,解放初,柳青從西安城裏來這兒深入生活寫書,有個縣委副書記的頭銜,實際上成了皇甫村的一個普通村民。他和老婆孩子一家人就住在村頭那座破廟裏,裏麵的神像用包穀稈遮擋住。他自己花了幾千元,拉電線、修路,維修房院,還挖了一口水井,澆地種菜,栽了梨樹和蘋果樹。他經常指著家裏的兩扇門跟朋友說,這兩扇門一扇是生活,一扇是藝術,出門是生活,進門可以創造藝術。
柳青有7個子女,除了長子長風和長女可風外,其他5個孩子都在皇甫村出生、長大。孩子們在農村上小學,和農家子弟一樣,每天早晨帶一個紅薯去學校。柳青自己有事進城,也喜歡和妻子、孩子一塊兒擠公共汽車。
1964年秋天,一場大雨給他全家帶來了意外災難,住處的後崖坍塌了一部分,倒下來的土和幾棵柏樹把他家的大小窯洞、井棚、廁所全部砸毀,院子圍牆也全部砸塌了。
多年後,柳青走了,那塊地方也滑坡塌陷,隻剩下地基的一角,長滿了荒草。
2
王家斌吧嗒著旱煙鍋子,一邊咳嗽一邊說,那時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柳青拄著根棍子在各村奔波,參加了農業合作社各個階段的實際工作。
為了做好社裏的事,柳青說話不留情麵,擲地有聲,在王家斌看來,隻是小小個事情沒有處理得當,柳青也要給你講一番理論。你若不服氣,那就不好了,一直批評得你招架不住,服軟以後才罷休。
合作社辦了個油坊,隻能給公家加工,私人想圖方便沾點光,沒門兒。當時,會計的賬上差了16塊錢,一時找不見票,柳青讓先賠了錢才算了事。後來票找見了,才退了賠的錢。會計給社員辦事開紙條,柳青發現撕的紙條太寬,也批評他浪費,說賬怕算,一天開幾個紙條條,一年呢,10年呢,就浪費一堆紙,一堆錢,那可是社員的血汗錢。在合作社油坊裏幹活的,由家裏人送飯吃,柳青湊上去仔細看,是觀察這些人碗裏有沒有香油。柳青說,不是說摳門兒,你開始拿筷子頭蘸油吃,慢慢就拿壺倒,然後覺得家裏人沒吃上油又會往回提,凡事由小到大,不能慣這瞎毛病。
柳青人細密,家裏有一個小匣子,釘錘、電線頭、釘子、螺絲啥都有。王家斌問,你要這做啥哩?他說,那你不知道,過去在延安時,誰能撿點這玩意可是大事情。
柳青家的院子裏有一棵蘋果樹,深秋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子。經常去他家開會的村幹部看了直流口水。有人說,柳書記,你家蘋果長得這麼好,讓大家也嚐嚐嘛。柳青笑著說,好。開完會,柳青端來一盤蘋果,原來是把兩個蘋果切成了八牙子,每人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