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施肥的三個基本定律
( 1 )養分歸還學說。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提出了此學說。其中心內容是:植物僅從土壤中攝取為其生活所必需的礦物質養分,由於不斷地栽培作物,這種攝取勢必引起土壤中礦物質養料的消耗,長期不歸還這部分養分,會使土壤變得十分貧瘠,甚至寸草不生。輪作倒茬隻能減緩土壤中養分的貧瘠和較協調利用土壤中現存的養分,但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須把植物從土壤中帶走的礦物質,以施肥的方式歸還給土壤,否則就是掠奪式的農業生產。
( 2 )最小養分律:最小養分律是作物營養學中的一條基本定律。它的基本含義是,在作物多種必需養分中,對其生長和產量起決定作用的是土壤中那種有效養分含量最小的養分。如果無視作物需要的這種養分含量最小的限製因子,其他養分再高,也難以提高作物的產量。而隻有增加最小養分的含量,產量才能隨之提高。農業生產實踐充分證明,最小養分律對於合理施肥,促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3 )報酬遞減律:報酬遞減律是反映肥料投入與產出的客觀規律。在作物產量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施肥與產量的關係往往是直線關係,但隨著施肥量的繼續增加,施肥量與產量之間成曲線關係。其特點是,在同一生產條件下,隨著施肥量的增加,產量隨之增加,但是作物的增產量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則逐漸遞減,即為報酬遞減律。而且當作物產量達到最高之後,再增加施肥量,不但不增產,反而引起減產。這說明,在生產實踐中並不是施肥越多就產量越高。如果不改變其他生產條件,一味追求高產而盲目超量施肥,必然會受到報酬遞減律法則的懲罰。因此,運用這一規律對於克服盲目施肥,按一定生產條件可能達到的最高產量,進行科學定量施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