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鹽可作間接肥料(1 / 2)

農鹽可作間接肥料

農鹽(粗鹽)與鹽(俗稱精鹽)不同,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也含有鎂、鉀、硫和少量硼、碘等作物需要的營養元素。雖然它不是作物的直接肥料,但隻要合理施用,對某些喜鈉作物有較好的效果。如在甜菜、芹菜等作物地裏施用農鹽後,鈉離子可將土壤膠體吸附的鉀離子和鎂離子代換出來,供作物吸收。同時,氯離子有抑製土壤中硝化細菌的作用,從而可減少土壤中氮素養分的流失。鎂、鉀、硫及某些微量元素,可作為作物的營養。因此,不僅有增產作用,還能提高和改善甜菜、芹菜等喜鈉作物的品質。但是,稻田不能長期過量和連年單獨施用農鹽,否則,鈉離子會使土壤的良好結構遭到破壞。幹時板結龜裂,濕時又爛又粘,通透性變差,耕性差。同時,鈉離子把土壤膠體上的鉀離子代換出來供作物吸收,雖然對當季作物生長有利,但由於挖了土壤中鉀素的庫存,造成下一季作物鉀素營養的缺乏,這是一種掠奪式的作法。因此,施用農鹽隻能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施肥方法,必須在增施有機肥料的基礎上合理酌量施用農鹽,千萬不可多施或連年施用。施用農鹽的方法,一般是與人畜糞等有機肥料混合堆漚當作基肥,也可在插秧時沾秧根,還可直接作追肥,每畝用量以施5公斤~8公斤為宜。

食用菌追肥要注意什麼?

在食用菌出菇後期,為了增強出菇後勁,菇農往往會采用各種手段添加營養液進行追肥。但隻有采用正確的方法添加,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之,則如揠苗助長,適得其反,給生產者帶來損失。

一、要講究添加方法 營養液的添加通常有三種方法:噴施、浸泡和灌穴。噴施營養液的時間以子實體大量出現時為宜。噴施時應注意噴頭不要正對著子實體,同時要注意“四不噴”∶1、幼小菇蕾不噴,以免其“腫死”;2、剛采過菇或有菇殘體處不噴,以免引起細菌性病害:3、空氣濕度過大時不噴;4、菇棚(房)內病蟲害嚴重時不噴.浸泡法主要用於袋栽的食用菌。在采收完l~2茬菇後,若栽培袋呈嚴重缺水狀態,可將其放在配好的營養液中浸泡,直到其恢複到接近原重時為止。采用浸泡的方法添加曹養液,隻需在營養液池中放入菌袋後壓上重物即可,但浸泡的時間不應過長,若菌袋失水過多,可以分幾次浸泡。灌穴法主要在菌床上使用,當菌床出菇較多、水分及養分消耗過大時可采用此法。具體方法是:將菌床按10匣米的穴距打眼,向菌床上漫灌配製好的營養液,添加完營養液後覆土。

二、濃度要適當 營養液濃度過高時,不僅菌絲吸收困難,而且還會妨礙甚至損害菌絲;濃度過低時,效應不明顯,達不到高產目的。在適宜的濃度下,添加營養液時還要根據培養料的含水量而定∶若培養料舍水量較高,應加大營養液的濃度,減少用水量,且添加後加大通風量。反之,則應降低營養液的濃度,增加用水量。常用的營酸二氫鉀0.2%等,一定要把握好“少而勤”的原則。

三、營養液養分要全麵 應經常交替使用幾種營養液,這樣子實體生長所需營養既全麵又合理。如果用激索刺激食用菌生長:則應在補充過營養液之後再使用。

四、要注意環境的變化 當氣溫達20℃以上時,菌絲難以形成優質的子實體 除高溫型食用菌品種外、可不添加營養液。若培養料已被雜菌汙染,一定要先去除雜菌後再添加營養液。為了防止雜菌汙染,也可在添加營養液的同時加入一定且的抑菌劑,以防止雜茵滋生蔓延。

提高複混肥質量的對策

我國複混肥的施用量占整個肥料施用量的比例已由20世紀90年代的10%左右發展到目前的30%左右,十年遞增了二十個百分點,但其質量狀況令人擔憂。存在問題:①含量多數不達標②工藝簡陋③監測手段落後等。建議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複混肥質量:

一、?? 提高肥料生產工藝水平

針對複混肥存在的質量問題,在生產工藝、技術、設備上加以改進,比如,在原料配比上盡量合理,配混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應能改善混合料的質量;完善烘幹設備嚴格控製水分含量,解決複混肥易結塊的問題等,也可以學習國外一些先進技術。

二、?? 研究開發肥料養分簡便快速測定技術

複混肥料的各項指標是衡量其品質好壞的尺度,而基層和廣大農民在購買肥料時很難判定其指標的高低。若每次購肥送檢測定,既費時又費工,不切實際,研究開發能夠簡便,快速地測定複混肥養分含量的儀器、技術,不僅能方便用戶立即識別假冒偽劣複混肥,也可以使有關部門的檢測工作更迅速、快捷。因此,積極研究開發肥料速測技術,可有效減少產品的欺騙性,使假劣肥料無藏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