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家比薩餅店算起,19年後卡納利的比薩餅店遍布美國,共計3100家,總值3億多美元。
卡納利說:“我每到一個城市開一家新店,十分之九是失敗的,最後成功是因為失敗後我從沒有想過退縮,而是積極思考失敗原因,努力想新的辦法。因為不能確定什麼時候成功,你必須先學會失敗。”
要想認清變化的本質,首先要對身邊的變化逐一反複地自問自答——為什麼會這樣,新在什麼地方,從中會產生什麼,其真正的價值在哪?然後從中確定新課題,建立假說,搜集事實以認清這一假說,並進行分析和驗證,重新建構自己的觀點。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現了錯誤,則必須讓所有的一切都歸為一張白紙的狀態,建立新的假說,從零開始重新思考。然而,不願意思考的人是無法否定一切的。他們害怕失敗,因此不想承認自己是錯誤的。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意味著對思考永不厭倦。隻有這樣,以上過程才能進入良性的循環階段,我們才能夠趕上、甚至是超過工作領域的變化速度。
想成為專業員工的你,就應該具備不怕失敗、勇於探索、執著探索的精神,這是你製勝的法寶,也是你脫穎具備最好的有利條件。
要想法,更要方法
大家都知道貓是老鼠的天敵。一隻外號叫“無敵手”的貓打得老鼠潰不成軍,最後幾乎銷聲匿跡了。貓把整批整批的老鼠都送進了墳墓。殘存下來的幾隻老鼠躲在洞裏不敢出來,幾乎快要餓死了。
“無敵手”在這幫悲慘的老鼠看來,根本不是貓而是一個惡魔。為共同的利益那些殘存的老鼠來到了一個角落裏,就當前的迫切問題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用什麼方法來對付“無敵手”。
會上提出來了許多種方案,但都被否決了。最後一隻老鼠站起來提議,他說在貓的脖子上係上一隻鈴鐺,這樣,當貓來進攻時,隻要聽到鈴鐺響,我們就知道貓來了,便可以馬上逃跑。這真是個絕妙的主意,大家對這個建議報以熱烈的掌聲。
但是問題是怎樣把鈴鐺係到貓脖子上去呢?一隻老鼠說:“我沒那麼笨,我不去。”另一隻老鼠說:“我幹不了。”到最後也沒想出一個可以執行的辦法,隻有不了了之。給貓係上鈴鐺無疑是個好主意。但問題是誰去係呢?沒有一個老鼠願意去白白送死。
由此可見,再絕妙的想法,如果沒有可以執行的方法也隻是癡人說夢,沒有任何價值。任何寶典永遠不可能創造財富,隻有行動才能使寶典、計劃、目標具有現實意義。
愛默生曾說:“去吧,把你的願望化為實際行動!”這句話對許多人的人生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福特,這位號稱美國“汽車大王”的工商業巨子,說得更簡單:“不管你有沒有信心,去做就準沒錯!”
有些人問美國著名作家、教育家、《心想事成法則》的作者墨菲:“我已經如你說的一樣,每天想著良好的願望和美麗的事情,但是依然沒有出現好的結果,這是為什麼呢?”
墨菲告訴他們:“這是因為你們沒有把行動的力量發揮出來。根據生命定律,命運的門關閉了,潛意識會為你開啟另一道門。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尋找那道敞開的門;而在這扇幸福之門麵前向你招手的,就是行動。隻有不停地從事有意義的行動,我們才能從不幸的境遇中解放出來,最終實現自己的願望。”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動手,後者動口。
在人生的旅程中,很多人都知道哪些事該做,然而真正身體力行去做的人卻不多;願望如果沒有與積極的行動來配合,就隻是一種盲目的自我陶醉。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念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便是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什麼也沒做,而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她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麼奇跡也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