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審視自己的心態(5)(1 / 3)

擔心學校無法辦下去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政府開始撥款訓練退役軍人,他的學校不久就招滿了學生。

擔心從軍的兒子也沒有意義,他毫發無損地回來了。

擔心土地被征收去建機場也是無意義的。因為附近發現了油田,因此不可能再被征收。

擔心沒水喂牲口是無意義的,既然他的土地不會被征收,他就可以花錢掘口新水井。

擔心車子在半路上拋錨是無意義的,因為他小心保養維護,倒也堅持下來了。

擔心長女的教育經費是無意義的,因為就在大學開學前6天,有人奇跡般地提供她一份從事稽查的工作,可以用課後的時間兼差,這份工作幫助她籌足了學費。

難忘的經驗讓史密斯體會到,為了根本不會發生的事而飽受煎熬,這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啊!

今天正是你昨天憂慮的明天。在憂慮時不妨問問你自己:我怎麼知道我所憂慮的事真的會發生?

學會放棄

有一隻狐狸,在路過一段圍牆時,發現圍牆裏的一株葡萄樹上結滿了誘人的葡萄。狐狸饞涎欲滴,它四處尋找入口,終於發現一個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體無法進入。於是,它在圍牆外絕食6天,餓瘦了自己,終於穿過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美味的葡萄。

可是,後來它又發現,吃得飽飽的身體無法鑽到圍牆外,於是,又絕食6天,再次餓瘦了身體。結果回到圍牆外的狐狸仍舊是原來那隻狐狸。

其實,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這隻狐狸,為了“得”而無謂的失去很多東西。

人的一生,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古人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們能力所能承受的,就要學會放棄。放棄並回到當下,這才是幸福的人生的開端。

老虎、狼和狐狸一起出去打獵,捕獲了一隻羚羊、一隻野狗和一隻兔子。

老虎問狼:“這些獵物應該怎樣分配才好啊?”狼想都沒想就回答說:“最公正的方法就是,羚羊歸你,野狗歸我,兔子給狐狸。”老虎聽了,舉起爪子,就把狼抓死了。

然後老虎又問狐狸:“你看獵物應該怎麼分配好呢?”狐狸馬上回答說:“我認為。羚羊可以作為您的美食,野狗可以作為您的佳肴,而兔子則可以成為您的點心。”

老虎聽了狐狸的回答,高興地說:“你怎麼這麼聰明,是怎麼知道這個答案的?”狐狸心有餘悸地說:“在你抓死狼的時候,我就知道答案了!”

狐狸從狼的下場中知道了正確答案,那就是放棄自己目前所有的利益,它這才能夠留下性命。

壁虎有一種特殊的功能,在遇敵逃跑時,尾巴可以自動脫落,並不停擺動,以吸引敵人的注意,從而抽身逃跑。以後尾巴會重新長出來。犧牲局部是為了保護主體,這是一種懂得放棄的機智。

有時,放下也是一種得到。

縱有錢財萬貫,不過一日三餐;縱有廣廈萬間,也隻用七尺床兒容身。隻可惜我們總是明白得太遲。“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句話讀了幾百年,可是真正能做到縮手的又有幾人?

放下很難,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損失或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後,會發覺所有的糾結與煩心反而可以轉換成一片海闊天空。放下不等同於放棄,更不是要你酒、色、財、氣四大皆空。放下是一種感悟、一種心境、一種對外部事物進退取舍、輕重緩急、遠近厚薄的把握。

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來是到山頂看風景的,可是身上背負著各種各樣欲望的包袱,就會越爬越累,別說可能登不上山峰,就連欣賞沿途景色的快樂心情也會蕩然無存。

有個富人盡管有很多財富,但是卻感覺不到幸福。他想:怎樣才能幸福呢?我已經厭倦了這裏的生活,我要到美麗而神秘的遠方去尋找我失去的幸福!於是,富翁背著許多金銀珠寶去遠方尋找幸福。

他就這樣帶著沉重的包袱上路了,可是他發現自己走得越遠越是煩躁,根本沒有所謂的幸福。走遍了千山萬水,他累得氣喘籲籲,根本就沒有心思觀賞野外的風景,體會閑雲野鶴的悠閑自在了。

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農夫唱著山歌從對麵走過來。富人忍不住問農夫:“看上去你很幸福,是嗎?”

“嗬嗬!是的,我覺得我很幸福!我剛從田地裏回來,我的秧苗又長高了一截;在路上,我又幸運地撿到一些柴火和蘑菇!”

“我什麼都不缺,你看我背上有這麼多財富,可是我就是感覺不到幸福.你能告訴我幸福的秘訣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