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和諧地與人相處(3)(1 / 3)

一天,吃完晚飯之後,他太太說要去除草,問他可不可以陪她一起去。他先是拒絕了,但是稍後又想了一下,改變了主意。太太顯然極為高興,兩個人一同辛勤地工作了一小時。自那以後,他常常幫助她整理草地,並且讚揚她把草地整理得很好看,把院中的泥土弄得像水泥地一樣平坦。這些有很多並不是他的由衷之言,但不可否認,他們兩人以前的不快消失了。一起勞動,還有他的讚美,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樂趣與和諧。

孔子說過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凡是自己不願意做、不願忍受的事,就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因為別人和你一樣,對強加給他的東西,同樣是不願做也不願忍受的。孔子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也就是說,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中,都不會招致怨言。

我們不喜歡別人重複我們那些煩惱和虛假的事情,所以我們自己就必須停止在背後議論別人的長短和傳播流言。我們應該對周圍的人多進行褒獎,永遠也不應該對一個發怒的人吼叫,或者挑起不應該的爭吵。

我們不喜歡聆聽朋友和家人一直抱怨他們的健康狀況、麵臨的環境、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所以,當有別人在場的時候,我們也不要說一些讓人難受的話。

當我們提出一些好的想法,往往不希望它們立刻被人否決。所以,萬一不同意別人的觀點的時候,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尋找出一種方式來提出自己的建設性的批評意見,甚至就直接保持沉默。

我們不希望自己的每一個行動和目的被人詳細地審查,所以我們不應該質疑別人做事的原因或者懷疑他們有別有用心的目的。雖然知道別人討厭我們是~件讓人難過的事,我們還是要嚐試著經常去愛每一個人,尊敬他們並維護他們的尊嚴和信譽。

很難想象生活還可以這樣,但這的確是可能的,而且這樣去試一下又何妨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爾就會幸福得多!

當我們沒有做到這一點時,就會發現,“你所付出的就是你得到的”。我們在任何關係中所得到的,隻會是我們所付出的東西,不管是好還是壞。所以,如果我們付出不快樂,那麼當壞事降臨到頭上時,我們就不要感到意外。

另外,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就如何對待我們。我們不認為,一個人從生命的一開始就會被別人認定是令人不愉快和難以合作的,但當他開始並一直這樣表現的時候,這個名聲就是他應得的了。別人就會開始以那樣的看法來評價這個人,並用相同的方式來回敬他,年複一年,令人不愉快的人會自己變得不幸福,並持續一個惡性循環,讓他接觸到的人都覺得痛苦。

我們都應該尋找到一個新的方法來處理我們周圍的人際關係,確保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和他們對待我們的方式是一樣的。

善於傾聽善於傾聽

當你和別人交談時,要認真傾聽。傾聽是絕佳的交流技巧,可以避免誤解,從而使我們和身邊的人更幸福。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願意花時間來傾聽我們,這種感覺不是很好嗎?

艾略特是個熟練的傾聽藝術大師。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士回憶說:艾略特的傾聽並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動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著,手放在膝蓋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緩的繞來繞去,沒有其他的動作。

艾略特麵對著對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聽對方說話。他專心地聽著.一邊聽一邊用心地想對方所說的話。最後,對方會覺得,他已說了他要講的話。

由此可見,傾聽也是有講究的。一個好的傾聽者在任何時候都比一個好的談話者更受人歡迎。

在傾聽時,以下這些原則都是值得重視的:

——自始至終目光應該注視著說話者。

——全神貫注於對方身上。

——顯示出你的興趣。

——不要讓別人分散你的注意力。

——避免做一些容易分神的動作,比如瀏覽報紙。

——投入你全部的時間。

——當對方不能馬上將一件事帶入重點時,你也是有責任的。

——不要打斷對方的講話。

——設身處地想想對方的處境,想像一下,假使自己身在他的環境之中將會怎樣。

——通過你的身體語言,向對方傳遞你要傳遞的信號。例如用點頭的方式表示你對他的讚同和興趣。

——當然,你不應該在整個過程中一言不發,隻知道死盯著對方的眼睛,或者一個勁地點頭。

——你當然也可以在傾聽對方的時候喝一杯咖啡。

以上這些原則隻是一些可以用來參照的依據,而不是必須執行的行為準則。因為每一種談話的方式,要求不同的傾聽行為。

人們把通過耳朵對周圍環境的感覺稱之為聽覺。可是如果~個人有意識地專心致誌於一種聲音的來源,並且目標明確地觀察它,那麼他就不僅僅是在聽,而是在傾聽了。